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31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61篇
  2057篇
综合类   691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234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Remotely sensed (RS) data is a major source to obtain spatialdata required for hydrological models. The challenge for thefuture is to obtain besides the more direct observable data(landcover, leaf area index,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evapotranspiration), non-visible data such as soilcharacteristics, groundwater depth and irrigation practices.In this study we have explore the option of using inversemodeling to obtain these non-RS-visible data. For a commandarea in Haryana, India, we applied for the 2000–2001 rabiseason a RS-GIS-combined inverse modeling approach to derivenon-RS-visible data required in the regional application ofhydrological models. A Genetic Algorithm loaded stochasticphysically based soil-water-atmosphere-plant model (SWAP) wasdeveloped for the inverse problem and used in the study. The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inventoried data suchas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sowing dates, groundwaterdepths,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water quality. The deriveddata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ate of the system at anytime in the cropping season,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oper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2.
永寿县沙棘人工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永寿县沙棘良种选育基地试验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树高、 30 cm处直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1.沙棘 30 cm处直径和树高的速生期一般都出现在第 2~ 5年 ,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 3~ 4年之间 ,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 4~ 5年之间。 2 .分别对沙棘树高、 30 cm处直径与树龄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了沙棘树高、30 cm处直径的生长模型和树冠的生长模型 :D0 .3 0 =10 ( 0 .8774- 1.92 0 1/A) 、H =- 0 .2 784 + 0 .6 2 89A- 0 .0 30 9A2、Cw=1.6 43× 10 0 .2 2 9- 0 .5 3 89/A。  相似文献   
23.
蝇蛆养殖技术的研究:Ⅰ.影响成蝇卵量的因子作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蝇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动物蛋白源。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影响种蝇卵量的多目标因子作用模型,并进行了主因子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种蝇饲养室温度是影响种群产卵历期的主因子;饲养室温度和饲养密度是影响前20天总卵量的主因子;饲养密度和光照时数对种群卵量的交互效应显著;饲养室温度和光照时数对种群产卵历期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4.
25.
Myrtle rust (caused by Austropuccinia psidii) affects more than 500 known host species in the Myrtaceae family. Three different modelling approaches (CLIMEX, MaxEnt and Multi-Model Framework) were used to project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for myrtle rust at both global and local scales. Current data on the global occurrence of myrtle rust were collected from online literature and expert solicitation. Long-term averages of climate data (1960–1990) were sourced from WorldClim and CliMond websites. Recent reports of myrtle rust in New Zealand were used for validation of model outputs but not in model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model outputs were combined into a consensus model to identify localities projected to be suitable for myrtle rust according to two or three models (hotspots). In addition to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pathogen is currently present, all models successfully projected independent occurrence data in New Zealand suitable for establishment of the pathogen. Climate suitability for the pathogen was primari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rainfall in MaxEnt and the CLIMEX model.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range of this pathogen in the literature (15–25 °C). Additional analysis of the precipitation variables indicated that excessive rain (more than 2000 mm in warmest quarter of the year) combined with high temperatures (>30 °C) constrain pathogen establishment.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can be useful for countries such as New Zealand, China, South Africa and Singapore where the pathogen has not fully spread or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26.
选取我国11种不同性质的农田土壤,通过外源添加重金属钴(Co),研究其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根伸长的毒性阈值及土壤性质对Co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o对大麦根伸长10%抑制效应(EC10)在11种土壤中的变化范围为37.1~3 914 mg·kg-1土(105.5倍),50%抑制效应(EC50)的变化范围为166.1~6 030 mg·kg-1土(36.3倍)。建立土壤性质与毒性阈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土壤Co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作为单因子时分别可以解释77.6%、72%的EC10和EC50的变异(P≤0.001)。当在EC1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土壤黏粒(Clay)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3.9%的EC10的变异(P<0.001),EC5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总碳(TC)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6.1%的EC50的变异(P<0.001)。将我国土壤中得到的Co毒性阈值预测模型和欧洲北美10种土壤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发现基于我国土壤得到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欧洲北美土壤中Co的大麦根伸长毒性阈值,但基于欧洲北美土壤的预测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我国土壤中Co的毒性阈值。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性质对Co毒性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土壤性质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土壤中Co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根据江西省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叶气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二者之间表现出较好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有效辐射在500~900μmol/(m2.s)范围内,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7.0μmolCO2/mmolH2O;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略大于常规灌溉模式下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但无明显差异;光合有效辐射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之间表现出较好的多项式关系,与叶气温差呈明显的直线关系,它们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8.
协同过滤是最核心、最典型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但其推荐结果对用户偏好信息的敏感性使得推荐系统易受到人为攻击,电子商务推荐安全成为个性化推荐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作者先简要介绍了个性化推荐及推荐攻击的基本概念;而后分析比较了各种攻击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29.
基于MADYMO的乘员正面碰撞侧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模拟的软件MADYMO建立正面碰撞模型(乘员侧)。模型的响应与加速度滑台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包括大腿力、腰带力、肩带力、颈部力(FX,FZ)、颈部弯矩(MY)、胸部位移,以及髋部、胸部、头部的加速度的响应。介绍了利用MADYMO软件建立正面碰撞侧约束模型的一般过程,以及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30.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灌溉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灌溉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采用中国不同区域2006-2019年实际灌溉用水量,对4个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AM5-LR,MIROC5)驱动下的3种作物模型(GEPIC、PEPIC和LPJml)的灌溉用水量进行评估,优选模拟结果较好的前5个模式组合,分析RCP2.6和RCP6.0情景下,2021-2050年中国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产量变化,评估灌溉面积扩张的增产效应。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下,2021-2050年降水量的增加使得中国水稻和大豆以及北方地区玉米和小麦产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东北80%左右的地区和西北70%左右的地区玉米产量将提高0.2~0.8 t/hm~2,东北85%左右的地区水稻和大豆增产幅度分别超过1.0、0.5 t/hm~2,东北90%左右的地区和西北75%左右的地区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介于1.0~2.0、0.5~1.0 t/hm~2之间。降水量的减少使得西南南部地区的玉米和小麦产量均下降0.2 t/hm~2左右。不同区域玉米和小麦的增产效应差异明显,由于北部地区光热条件较差、小麦基础产量较低,使得小麦灌溉增产潜力(1%~11%)以及增产效率((0.12±0.06)kg/m~3)均较高,北部地区小麦的灌溉面积扩张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