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5篇 |
免费 | 544篇 |
国内免费 | 7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89篇 |
农学 | 501篇 |
基础科学 | 424篇 |
2527篇 | |
综合类 | 4318篇 |
农作物 | 315篇 |
水产渔业 | 178篇 |
畜牧兽医 | 812篇 |
园艺 | 128篇 |
植物保护 | 7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300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369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519篇 |
2015年 | 484篇 |
2014年 | 675篇 |
2013年 | 698篇 |
2012年 | 916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658篇 |
2009年 | 656篇 |
2008年 | 578篇 |
2007年 | 640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376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15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贵州喀斯特地区牧草引种试验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内外引进的6个禾本科牧草品种,9个豆科牧草品种以及喀斯特地区的4个对照品种,在贵州独山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越夏,一年可刈割5~6次,鲜草产量达36558.2~66450.0kg/hm2,干草产量10771.0~19869.0kg/h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依次为鸭茅Totter,Wana,Tuoa;多年生黑麦草Nui,Bronsys;白三叶Alice,C6151,Prop,Pitua,Sustain;百脉根Mareb,Lel。 相似文献
22.
蒋秀娟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7,5(4):107-110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项重要技能,是实现终身教育所必备。文中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探讨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23.
24.
岷县地处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带。本研究通过分析其草产业现状,指出岷县草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天然草地退化严重、栽培草地管理粗放和特色草产业加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岷县草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分区管理和分类经营,从建立草地生态补偿基金、发展草地观光旅游业、提高栽培草地生产力、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培训农民能手等方面提出了岷县草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5.
26.
中国南方草地现状与生产潜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南方草地区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总面积约 2 70万 km2 ,分属淮河、长江、珠江 3大流域。南方草地多山 ,本文涉及的 12个南方省区中 ,山地与平原之比平均为 4 .85∶ 1,比全国平均比值高出 1倍。山地面积之大小与青藏高原距离的远近呈负相关。南方草地大体可以分为云贵高原区、华东区和华南区。笔者提出建立 3类系统耦合经济带 ,即西南岩溶山地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江淮平原丘陵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和岭南沿海平原丘陵生态经济带。每一生态经济带内包含中心城市 ,农村生产基地和社会支持系统。据初步估算 ,这样的生态经济带蕴藏了巨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27.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28.
ABSTRACT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ssible origin of Bangladeshi (BD) native chickens. The complete mtDNA D-loop region was sequenced in 60 chickens representing five populations; naked neck, full feathered, Aseel, Hilly and autosomal dwarf. The 61 reference sequenc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domestic chicken clades in China, India, Laos, Indonesia, Myanmar, and other Eurasian regions were included. The mtDNA D-loop sequence polymorphism and maternal origin of five BD populations were analysed.2. A total of 35 polymorphic sites, and 21 haplotypes were detected in 60 mtDNA D-loop sequences. The haplotype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the five populations were 0.921 ± 0.018 and 0.0061 ± 0.0019, respectively. Both mtDNA network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four clades (four haplogroups) in BD populations (21 haplotypes) along with 61 reference haplotypes. Clade E contained the most individuals (20) and haplotypes (11) of BD chickens, followed by clade D (17, 6), clade C (12, 2) and clade F (11, 2), respectively.3. The higher number of unique haplotypes found in Yunnan, China, suggested that the origin of BD chickens was in this region. The haplotypes from different haplogroups were introduced in Bangladeshi chickens from India, China and Myanmar.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of BD chickens with the clusters from India, China, Myanmar and Laos, and indicated the dispersion of BD chickens from these sources. The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revealed high genetic diversity of BD chickens because of their origin from different lineages with high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stance, which was determined from four cluster and neighbour-joining trees.4. In conclusion, BD populations had high genetic diversity. The mtDNA network profiles and phylogenetic trees showed multiple maternal origins of BD chickens from India, China, Myanmar and Laos. 相似文献
29.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常规—C 带连续染色,准确识别出 y 染色体之后测量了18条 y 染色体,臂比为3.19,属亚端着丝点染色体。y 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与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在 G 带、C 带的带型上差别很大,表明构成它们 DNA的硷基成份有差别。统计的152个细胞的 Ag-NOR 中,平均每细胞 Ag-NOR 数为5.81±1.38,变化范围2—9。按染色体长度排列,NOR 位于2、3、4、11、22(或21)和28号常染色体末端。第22(或21)号染色体上存在 NOR 在其它牛种上尚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30.
闫忠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1):1-3
为探索不同地区苦荞在高寒地区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采用多重比较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7个地区13种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云苦荞2号和晋苦荞2号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13个荞麦样品分成2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荞麦资源的道地性特征,反映了不同苦荞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与亲缘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