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林业   9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4篇
  74篇
综合类   85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164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雏鸡 1日龄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 (CAV) ,于 8日龄接种 L asota疫苗 ,免疫后 2 8d进行新城疫强毒 (v NDV)攻击 ,以同龄未感染 CAV和用 L asota疫苗免疫并经 v NDV攻毒雏鸡为对照 ,检测其免疫保护效应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及 T细胞增殖反应 ,法氏囊和脾脏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含量 ,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等。结果表明 ,CAV人工感染并用新城疫 (ND)疫苗免疫雏鸡经 v NDV攻击后的免疫保护率为 6 0 % ,对照组雏鸡 v NDV攻击后免疫保护率为 10 0 %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和 T细胞增殖反应、法氏囊和脾脏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 Ig G、Ig M、Ig A含量及 HI抗体滴度 ,均较对照组雏鸡显著降低。说明感染鸡贫血病毒雏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及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2.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母源抗体高低不一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日龄的 2 76群鸡母源抗体以及免疫前后抗体的检测 ,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对IB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从而找出最佳免疫时机  相似文献   
63.
以合成人工抗原复合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性的兔抗BFNH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血清的最高效价可达1:32000。并以BFNH-卵清蛋白(OVA)复合物,作为抗原包被96孔板,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法,用于蔬菜中的克百威残留分析。通过实验确定该方法的工作条件和标准曲线,并测定了抗体血清与其它各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实验结果表明,抗体血清对其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该方法对克百威纯品的检测限为0.1μg·ml-1,线性检测范围为102~10-3μg·ml-1。该方法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4.
用EcoRI酶切PR5B4质粒,采用“V”字形内槽电洗脱法回收约0.804Kb牛冠状病毒基因工程抗体4H12/1D4单链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载体质粒PET-17b的EcoRI位点构成重组质粒PET-D4,将重组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细菌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筛选,发现含PET-D4细菌经诱导新增一条约28KDα蛋白带,该蛋白带与设计基因工程抗体的大小相符,经光密度扫描,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4%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肉种鸡免疫禽脑脊髓炎(AE)弱毒疫苗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后裔雏鸡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用琼脂扩散试验对14周龄免疫禽脑脊髓炎(AE)弱毒疫苗的5群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其中1群于34周龄加免AE油乳剂灭活苗,从20至60周龄对其AE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1)单免弱毒疫苗的4群种鸡,其AE抗体阳性率呈双低谷曲线变化规律,32周龄之前较高,为95%~83.4%;36~40周龄降至67.5%~71.1%,最低可至56.7%;44周龄转而升至80%以上,48~52周龄再度降至59.1%~67.5%:56周龄以后又呈上升(84.2%)。2)AE抗体低谷期间种鸡产蛋率明显降低,其后裔雏鸡AE母源抗体明显降低,而且衰减快。14日龄颈部皮下注射AEV Van Roekel,50%的雏鸡在攻毒后13d发生AE。有些雏鸡在14~21日龄自然发生AE。3)加免AE油乳剂灭活苗可避免种鸡AE抗体低谷期的出现。以上结果表明,在我国养鸡实际生产中种鸡开产前免疫1次AE弱毒疫苗,不足以为整个产蛋期提供有效保护,AE弱毒疫苗和灭活油苗联合应用是预防AE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6.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检测鸡新城疫病毒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株抗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 中筛选出2株MAbs—M22和F23,分别用作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而建立的MAbs—夹心ELISA试验,对提纯NDV的最小检出量为25ng/ml病毒蛋白.NDV鸡阳性血清对本试验的特异性阻断作用和与其他禽类病毒交叉反应的阴性结果,证明本试验对NDV的特异性。从临床疑为鸡新城疫的724只病鸡的口腔棉试样品中共检出阳性502只,其中200个样品与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完全一致,两者均查出阳性鸡176只。  相似文献   
67.
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禽类的病毒性传染病。笔者以杂交瘤技术研制抗AIV共同抗原的特异单克隆抗体,旨在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快速检测AIV,以便为A型AIV的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Pns10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水稻原生质体病毒侵染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ns10 RNA和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积累情况。【结果】将Pns10基因克隆到Gateway系统原核表达载体p DEST17中,IPTG诱导表达成功后,制备融合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血清可检测感病水稻叶片中的Pns10蛋白。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10蛋白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Pns10 RNA在病毒接种8 h后开始积累,24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Pns10蛋白在24 h后开始表达,之后维持较高水平,60 h后略有下降。【结论】成功获得了Pns10抗血清;Pns10在水稻原生质体内成功表达,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并且Pns10 RNA的表达先于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监测工作。针对粮食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的化学污染物安全性问题,研究粮食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研究污染物免疫分析方法通过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农药含量,设计并筛选吡虫啉、多溴联苯醚、功夫菊酯、氰戊菊酯4种半抗原,制备相关高特异性的抗体,分析吡虫啉、多溴联苯醚、功夫菊酯与气相色谱法(GC)相比,稻谷、大米、玉米样品通过相关性分析均高度相关,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0.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BLs)互作蛋白(CIPKs) 作为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山葡萄响应低温胁迫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低温胁迫引发的早期伤害及感知阶段的激酶基因中涉及CBL-CIPK 信号通路的VaCIPK18表达显著上调。为进一步研究山葡萄(Vitis amurensis)VaCIPK18激酶参与低温胁迫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获得了VaCIPK18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 320 bp,编码439个氨基酸。基于对VaCIPK18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胞外结构域中抗原表位丰富的肽段,并将其C端调控结构域(230~439 a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 coli Rosetta)中,经0.8 mmol·L-1 IPTG、37℃诱导4 h表达出大小为42 kDa的包涵体蛋白。将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anti-VaCIPK18多克隆抗体,经检测具有高效价及特异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抗体可以与葡萄内源CIPK18特异性结合,且在50 kDa位置出现与预期一致的条带。同时,CIPK18在低温胁迫后葡萄叶片中蛋白表达水平与室温下相一致,但两种状态下均存在可能的磷酸化与泛素化修饰现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VaCIPK18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