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87篇 |
免费 | 1657篇 |
国内免费 | 56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0篇 |
农学 | 6330篇 |
基础科学 | 990篇 |
3263篇 | |
综合类 | 26121篇 |
农作物 | 3955篇 |
水产渔业 | 1727篇 |
畜牧兽医 | 18575篇 |
园艺 | 3067篇 |
植物保护 | 16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3篇 |
2023年 | 2071篇 |
2022年 | 2572篇 |
2021年 | 2713篇 |
2020年 | 2128篇 |
2019年 | 2584篇 |
2018年 | 1305篇 |
2017年 | 2023篇 |
2016年 | 2535篇 |
2015年 | 2396篇 |
2014年 | 2670篇 |
2013年 | 2844篇 |
2012年 | 3867篇 |
2011年 | 3933篇 |
2010年 | 3852篇 |
2009年 | 3915篇 |
2008年 | 3789篇 |
2007年 | 3258篇 |
2006年 | 2777篇 |
2005年 | 2570篇 |
2004年 | 2157篇 |
2003年 | 1968篇 |
2002年 | 1434篇 |
2001年 | 1403篇 |
2000年 | 1001篇 |
1999年 | 840篇 |
1998年 | 634篇 |
1997年 | 493篇 |
1996年 | 492篇 |
1995年 | 447篇 |
1994年 | 438篇 |
1993年 | 339篇 |
1992年 | 361篇 |
1991年 | 336篇 |
1990年 | 241篇 |
1989年 | 228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3年 | 8篇 |
195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的生物学效应胡刚安,杜晓惠(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雅安625014)鸡性连锁矮小型基因(符号为dw)是俄国学者Behtank于1935年首次发现的。Hutt(1959)确定了该基因在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32.
33.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移植技术是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授精之后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技术。它是将一头良种母畜配种后形成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或几头)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生殖器官的相应部位,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的个体,也有人通俗地称之“借腹怀胎”。胚胎移植技术冲破了母畜繁殖力低的障碍,能够大大提高母畜的繁殖效率,使优秀母畜可能产生比自然繁殖更多的优秀后代,使优良公、母畜的繁殖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4.
20 0 3年11月15日下午,继上午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完成新闻发布会后,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领导陪同下,来西南农业大学视察。在生物工程大楼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陈至立同志一边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的介绍,一边观看了展示我校蚕桑研究成果的展图,特别是在刚刚完成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汇总图前,陈至立同志仔细询问,并和科研人员合影留念。陈至立同志一行还参观了实验室,为西南农大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建的基因组应用研究实验室揭牌。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在认真听取了向仲怀院士关于… 相似文献
35.
36.
37.
尧北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4,9(6):32-32
由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科研人员发明的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基因药物日前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证书。据从事该项研究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孙怀昌教授介绍,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有抗菌素疗法、中药疗法和疫苗免疫法。其中抗菌素治疗是最为普遍的乳房炎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青 相似文献
38.
39.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严重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近期研究发现,致病菌毒力质粒携带trb型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 T4SS)可在高菌体密度下介导毒力质粒发生接合转移,从而导致AHPND致病菌多样性。为探究群体感应与T4SS表达以及毒力质粒接合转移的关系,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群体感应系统的高密度调控子OpaR为研究对象,在致AHPND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cat(Vp2S01::cat)菌株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opaR基因缺失株Vp2S01::catΔopaR。比较了出发菌株和缺失株在生长性能、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opaR基因对T4SS基因表达量以及质粒接合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opaR基因缺失不影响细菌的生长特性和群集运动,但泳动能力显著增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接合转移实验显示,opaR基因缺失显著提高T4SS表达水平和接合转移效率。本研究为解析群体感应系统调控AHPND致病菌T4SS表达以及毒力质粒接合转移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可为控制AHPND致病菌毒力质粒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西北太平洋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海洋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的热点区域。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鱼类种类识别和多样性的调查,本研究建立了西北太平洋常见鱼类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对2023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所采集的307份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共获得7目13科20属25种鱼类的COI基因序列。77.96%的COI序列在公共数据库中都能比对到高相似度序列。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3,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7.67倍,且能够形成明显的条形码间隙,不存在物种区分困难的现象。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属的鱼类首先聚为一支,随后与同一科的鱼类聚为一支,最后,同目不同科的鱼类聚为一支。综上所述,COI基因具有物种特异性,能够有效的区分西北太平洋常见鱼类物种,本数据库的初步建立,有利于后期利用环境DNA技术进行西北太平洋鱼类多样性的监测和调查,为西北太平洋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管理和种群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