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槐种子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有不程度的升高,POD和PPO的活性都有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32.
通过1991~2010年的系统普查与探讨,查明滨州市总科蝗种共18种,隶属于6科15属;分布于农田、夹荒、荒洼、特殊环境4个生态环境;明确了各生态环境、各个时期的优势种,常见种和少见种,及各蝗种的区系性质;明确了7种优势蝗种和2种少见种的生活史及习性。  相似文献   
33.
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复垦地物种演替规律,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样地复垦17年后植被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植被种群数量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土区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刺槐的存活率为34.56%,远低于油松的存活率94.39%;侵入树种主要有榆树和杨树,侵入树种占乔木层物种总数的15.42%;刺槐的径级结构在1cm和10cm出现峰值,油松的径级结构在7cm出现峰值;样地草本中菊科的重要值为37.38,禾本科的重要值为13.33。刺槐更新个体较多但成活率低,油松成活率较高,刺槐纯林易受到榆树和杨树的侵入。草本植物中菊科和禾本科重要值最高,大籽蒿为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34.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冠截留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试验区,以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根据42场降雨观测资料,用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试验地刺槐林冠的附加截留量,建立适合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附加截留计算公式,修正和对比了崔启武和王彦辉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克服了原模型中处理附加截留的不足,使模拟精度明显提高,能更客观地反映林冠截留降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5.
蝗虫中黄酮的含量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跃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95-4396,4398
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不同品种之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地域之间有很大差异。稻蝗的黄酮含量最高,为2 014.9 mg/100 g,内蒙黄胫小车蝗的含量最低,为293.2 mg/100 g。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内蒙黄胫小车蝗的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对内蒙黄胫小车蝗的黄酮具有很好的提取效果,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料液比1∶30,黄酮的提取量为293.2 mg/100 g。  相似文献   
36.
从2005年起,开展了刺槐平茬改造更新的综合技术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平茬后截根与不截根两种不同方法对比试验,效果明显,刺槐薪炭林平茬截根对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截根株1年生萌条比2年生实生苗高度超36cm,地径超0.61cm。  相似文献   
37.
蝗虫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随着全球蛋白质的紧缺和新资源食品的开发,蝗虫蛋白质再一次被人们关注。本文叙述了蝗虫蛋白的含量、组成、营养价值以及功能蛋白质,并且介绍了蝗虫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期为蝗虫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8.
王耀程  刘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31-1933,1957
介绍了我国重要蝗区锡林郭勒盟飞机治蝗的历史和概况,对飞机治蝗工作的优缺点、药剂选择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从国家政策支持和新技术的融合2个角度探讨了今后飞机治蝗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9.
利用3种农药在辽西地区天然草原进行了蝗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烟碱·苦参碱乳油900 ml/hm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525 g/hm2和噻虫啉微囊悬浮剂375 g/hm2为三种农药经济使用浓度。从防效和经济角度分析,辽西草原区大面积开展蝗虫防治时可优先考虑烟碱·苦参碱乳油。  相似文献   
40.
蝗虫灾害物理防治发展及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理治蝗产生了针对蝗虫生理特性的无毒害化治理效果。负压气流吸入式灭蝗实现了对草原蝗虫无害化治理和蝗虫资源在家禽饲料方面的利用;针对蝗虫的群体性趋光行为,光电诱导捕集蝗虫技术已获取相关的发明专利,并逐步与机械化捕集治蝗技术相结合;微波、射线等辐射技术,利用高能电磁波谱对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逐步应用于对蝗灾的防治。物理治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安全,必将成为蝗灾治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