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华 《古今农业》2010,(2):10-20
农民的生活需要由意义来填补和勾连,在传统中国农村,"传宗接代"是农民生活意义及其生命价值的一项基本命题。子孙成群的农民家庭往往欣欣向荣,充满希望与激情,并且严格恪守村落的伦理和规范;没有生育男嗣后裔的男子则因缺乏生活的意义而灰暗无光。湘南宗族性村落中"纯女户"的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为我们探讨传统农民的生活意义开启一了扇实证研究的门窗。  相似文献   
82.
文章采取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带间距对柠条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柠条灌丛生长中冠幅、树高、新梢的相关性较强,各带间距林地柠条3个生长指标排序均为:2m>16m>8m>4m;丛径排序均为:2m>4m>8m>16m;枝条数量排序均为:4m>8m>2m>16m。②2m、4m、8m、16m带间距林地一年生枝叶与多年生枝的比例依次为3∶7、1∶9、3.4∶6.4、4∶6,8m和16m带间距林地柠条的饲用价值更为突出。③4m、8m带间距林地土壤含水量接近,且垂直分布较均匀,好于2m、16m带间距林地。④随带间距增加风速和湿度增加,温度下降;2m带间距林地作用较明显,其他3种林地则作用相似。⑤4m、8m带间距林地优质牧草重要值占总值的51.79%~43.03%之间,多年生植物重要值占总值的1/3左右,好于2m、16m带间距林地。⑥柠条林带间植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16m>4m>8m>2m,丰富度指数排序为:2m>8m>4m>16m,均匀度指数排序为:2m>8m>4m>16m。⑦综合柠条生长情况、带间植物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标、林地土壤水分和林地对小气候的调控作用,4m、8m带间距林地在研究地是比较适合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83.
大葱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大葱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大葱一代杂交种在产量、抗性方面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大葱在一代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因亲本不育系回交多代,生活力弱,花球小等原因,制种产量较低。为进一步应用杂种优势及降低制种成本,利用100%雄性不育单交种开展大葱三交种的研究工作,为大葱三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连续4a调查了以袋繁和自繁方式生产的4个滇I型不育系的11个群体,发现"可育株"的出现频率为0.087 1%.其表型与相应保持系一致.采用测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这些"可育株"的基因型,发现袋繁不育系群体存在核恢复基因位点基因型为r矿的"保持株"和Rf/rf的"回复株"2种类型,而自繁不育系群体还新出现基因型为RfRf的"纯合株"类型.与袋繁群体比,自繁群体出现"可育株"的频率提高了74.7%.其中"保持株"频率提高了42.6%,"回复株"频率提高了149.3%.基于不育系繁殖方法不同,不育系中出现"可育株"混杂的几率不同,为获得高纯度的不育系种子,滇I型不育系繁殖应在袋繁基础上,扩大自繁群体,减少自繁次数.  相似文献   
85.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6.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km,遇见马鹿158头,平均密度为0.52512±0.064758头/km2,栖息地面积697km2,估计马鹿总数为366.0±45.1头。雌雄比例2.5:l,亚成体和成体数量明显大于幼体和老体数量。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从性比和年龄结构来看该研究区域马鹿种群有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利用丰产性好、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时间最长的恢复系明恢63为母本,选用株型好、含部分粳稻血缘的恢复系宁恢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培育,选择株型好的高代中间材料再与桂44复交,后代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穿梭培育,定向选择,育成强优势恢复系南恢009。该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等特点,所配制的特优009、II优009等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其中特优009已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8.
草莓新品系妙紫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草莓杂交育种的后代群体中选择出优系妙紫,以其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侧芽和茎尖诱导培养及增殖快繁、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以建立其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1)茎段和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MS+0.5 mg/L BA+0.1 mg/L NAA,芽都能诱导萌发,且新梢生长健壮。(2)适宜的增殖快繁培养基是MS+0.5 mg/L BA+0.05 mg/L NAA,增殖系数较高,可达10倍,增殖方式是以腋芽增殖为主,新梢生长健壮。在激素水平增加的MS+1.0 mg/L BA+0.1 mg/L NAA培养基上,虽然增殖系数可达20倍,但芽丛长势弱。(3)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0.5 mg/L NAA,新梢平均生根数达4.5条。  相似文献   
89.
几个具绿色能源潜力的甘蔗新品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优良的甘蔗栽培品种与特殊优异的割手密、河八王等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较好的8个品系作为能源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系为Cp67/412×云农251(特大割手密)杂交的闽糖97/197和亲系为选3×云甘83/157(特高糖割手密)杂交的闽糖97/202,二者的蔗茎产量增幅分别为45.6%和33.6%,可重点考虑作为高生物量的能源蔗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0.
S. L. Ahuja  L. S. Dhayal 《Euphytica》2007,153(1-2):87-9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of the parents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of hybrids conside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yielding and better quality cultivars. Seventeen genotypes and 52 F1 hybrids obtained by crossing 4 lines and 13 testers in line × tester mating system during 2003 were sown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in 2004. Line × Tester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GCA and SCA effects for all the traits except fibre elongation. Preponderance of non-additive gene action was obtained for seed cotton yield per␣plant and majority of its component traits including fibre traits. Among the parents: PIL-8 for days to 50% flowering, CCH-526612 for boll weight, CITH-77 for number of open bolls per plant and CNH-36 for seed cotton yield per plant were detected with higher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Parent, CCH-526612 for 2.5% span length, fibre strength and fibre elongation and AKH-9618 for micronaire value, fibre strength and fibre elongation were good combiners for fibre quality traits. The F1s achieved high seed cotton yield by producing more number of open bolls. The high yielding hybrids with acceptable fibre quality traits were: CISV-24 × LH-1995, H-1242 × PIL-8 and RS-2283 × SGNR-2 deducted with significant SCA effects for seed cotton yield and fibre characteristics; 2.5% span length and fibre strength. These cross combinations involved at least one parent with high or average GCA effect for a particular tra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