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6篇 |
免费 | 332篇 |
国内免费 | 2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56篇 |
农学 | 250篇 |
基础科学 | 50篇 |
737篇 | |
综合类 | 2033篇 |
农作物 | 295篇 |
水产渔业 | 28篇 |
畜牧兽医 | 370篇 |
园艺 | 512篇 |
植物保护 | 4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290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348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62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方根结线虫寄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和1993年,在广东和广西采集南方根结线虫样品44个,分离129个菌株,它们分属9属18种. 相似文献
62.
63.
通过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叶部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分离鉴定,经初步分类研究,叶面真菌病害计有交链孢属、镰刀菌属、盘多毛孢属、曲霉属、青霉属等2纲3目4科5属。其中白骨壤的病害种类最多,桐花树受盘多毛孢菌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64.
荔枝叶面、花穗和果实上真菌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组织分离方法对荔枝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致病和非致病真菌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分离到14个属的真菌,其中致病菌11种,非致病菌3种.炭疽属Colletotrichum sp.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真菌在叶片、花穗和果实上属于常驻菌群;非致病菌壳囊孢属Cytospora sp.真菌全年出现在成熟叶片上,分离频率为43.7%;而芽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在荔枝开花和挂果期广泛分布.茂名地区2009年降雨量为1 396.9mm,当日均降雨量在0.2~12.4 mm区间时,花穗和果柄上链格孢属真菌与日均降雨量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1.99+2.5 x(r2=0.99,P<0.01),而炭疽菌属、拟茎点霉属、芽枝孢属、白地霉属真菌与日均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果实上致病菌变化趋势为第2次生理落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含有致病真菌最多,采前落果期致病菌分离频率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降雨量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致病菌分离频率. 相似文献
65.
Host trees can modify their soil abiotic conditions through their leaf fall quality which in turn may influence the ectomycorrhizal (ECM)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 investigated this indirect interaction using a causal modelling approach. We identified ECM fungi on the roots of two coexisting oak species growing in two forests in southern Spain - Quercus suber (evergreen) and Quercus canariensis (winter deciduous)-using a PCR-based molecular method. We also analysed the leaf fall, litter and soil sampled beneath the tree canopies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key nutrients. The total mycorrhizal pool was comprised of 69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Tomentella and Russula were the most species-rich, frequent and abundant genera. ECM fungi with epigeous and resupinate fruiting bodies were found in 60% and 34% of the identified mycorrhizas, respectively. The calcium content of litter,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eneath the winter-deciduous oak speci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eaf fall qual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for explaining ECM species distribution. The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causal models by the d-sep method revealed that only those considering indirect leaf fall-mediated host effects statistically matched the observed covariation patterns between host, environment (litter, topsoil, subsoil) and fungal community variables. 相似文献
66.
实验分别采用以Ca3(PO4)2或卵磷脂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真菌(F2),在25℃,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32h,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pH、速效磷含量、菌丝体重和菌体所吸收的磷含量,研究真菌F2的生长动态及解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逐渐降低,溶磷量逐渐增加,菌体重量增加;菌株的溶磷量、菌丝体重量与培养液的pH存在负相关关系;F2解无机磷(Ca3(PO4)2)的能力要强于解有机磷(卵磷脂)的能力;F2菌株在摇床培养108h时,菌丝体重量达到最大值,其解磷效果也最佳。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内生真菌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选取8种千年桐内生真菌菌株对千年桐幼苗接种,60 d后测定植株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和根系部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和盾壳霉属菌株对地径和苗高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接种1∶2比例混合的木霉属与毛霉菌属菌株后,苗木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增幅显著。盾壳霉属、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处理后叶片氮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0%以上,根系氮含量增加了85%以上。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有效地推动了千年桐幼苗磷含量的增长,较对照增幅超过2倍以上。盾壳霉属和木霉属菌株较大程度提高了幼苗的钾含量。对比不同菌株处理对促进千年桐幼苗的叶片和根系养分元素含量的效果可发现,接种盾壳霉属、链格孢属和木霉属菌株后,植株根系氮和磷含量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而镰刀菌属和生赤壳属菌株对促进植株根系钾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单种菌株,木霉属和毛霉菌属菌株混合接种就促进植株养分吸收的效果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与作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效率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磷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在大田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及磷吸收作用,为揭示集约化玉米高效获取磷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作物玉米的两种种植密度(5104 plants/hm2和9104 plants/hm2)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原位埋设PVC管装置,通过测定菌丝生长室中的菌丝密度和有效磷耗竭来确定不同种植密度体系条件下AM真菌对玉米磷吸收的作用。【结果】相对于低密度种植群体,高密度群体显著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土壤有效磷的耗竭量,同时增加了玉米地上部的磷含量,即磷吸收效率,增幅达20%; 在玉米拔节期,增加种植密度使根际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降低了4%,而非根际土壤中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增加了37%; 高密度玉米种植密度群体中AM真菌的根外菌丝对土壤有效磷耗竭的贡献增加了22%。【结论】集约化玉米生产中土著AM真菌依然帮助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有效磷; 高密度体系下玉米对磷的吸收更加依赖于AM真菌。高密度种植增加AM真菌对玉米的侵染、 根外菌丝量和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69.
试验采集未种植、种植1年、3年和5年的黄花蒿根际土壤,采用常规分析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人工种植黄花蒿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减少,碳氮比例改变;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说明黄花蒿释放的化感物质选择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主成分分析显示代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真菌群落的点在坐标图中分布距离较远,表明它们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此外,子囊菌门占土壤真菌的66.10%~95.28%,黄花蒿种植时间影响真菌门类和优势真菌的丰富度。在前20种优势真菌中,有14种共存于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中,每种土壤中存在1~3种独有真菌,说明土壤是决定真菌种群组成的主导因素,又因种植黄花蒿而改变。在栽培1~5年的黄花蒿土壤中,优势菌株中出现蒿属的常见病菌——蒿白粉菌和艾菊柄锈菌,提高相应病害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