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43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460篇
畜牧兽医   103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91.
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DAI(DNA-dependent activator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等模式识别分子的细胞定位、分子结构及其识别病毒核酸途径的介绍,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宿主机体如何全方位识别和消除入侵病毒的分子免疫防御途径,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2.
在研究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 2 15 )免疫接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并绘制其消长曲线的基础上 ,确定了仔猪首免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不同日龄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全部仔猪均获得了高水平母源抗体 ,7日龄高达 2 8.56 ,6 0日龄降至 2 2 .56 ;随着日龄增长 ,抗体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2次大幅下降出现在 14~ 2 1日龄、30~ 6 0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别于不同日龄免疫接种 1头份剂量疫苗 (SA2 15 ) ,7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 ,结果表明 ,7日龄、14日龄、2 1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均未引起明显抗体水平升高 ,反而较同期仔猪略有降低 ,30日龄和 6 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则出现了抗体水平的升高 ,其中以 6 0日龄仔猪升高幅度为大。结合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2 15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首免日龄为 30日龄  相似文献   
793.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794.
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人体免疫学的角度探讨生态水利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有关内容,包括生态水利的免疫系统分析及其网络模型构造,生态水利安全的预警系统及其指标体系、反馈机制、实现途径等,并对生态水利建设的远景目标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5.
    进行两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平均体重为(240±20)g的异育银鲫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8周后,各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分别为1249%、1279%、1410%、1232%,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表明:添加01%、015%、02%杜仲叶提取物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lasc,SOD)、溶茵酶(lysozyme,LSZ)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KP),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在肌肉品质方面,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肌肉粗蛋白含量和肌肉耐折力(P<005),降低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失水率(P<005)试验二:在基础饲料(含05%Cr2O3)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平均体重为(553±35)g的异育银鲫,测定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粗蛋白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异育银鲫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796.
建立并研究了一个考虑抗体免疫及免疫损害的慢性病毒感染模型.当病毒基本再生数大于某个阈值时,系统呈现双稳性态.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表明,通过某段有限时间的治疗可以实现长期免疫控制,从而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97.
达氟沙星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口灌服的方法,分别用20、50和100 mg.kg-1达氟沙星对施氏鲟连续给药20 d(每天1次),并于给药后第5、10、15和20天测定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达氟沙星对肝脏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有抑制作用;20和50 mg.kg-1组对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先诱导后抑制,100 mg.kg-1组则始终表现抑制作用;该药使白细胞数量和细胞吞噬百分比降低,但对白细胞吞噬指数及肝脏和脾脏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可见,达氟沙星使施氏鲟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但对免疫器官的生长指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8.
杜仲对草鱼鱼种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4%杜仲叶粉,0.1%、0.15%杜仲纯粉,饲喂规格为37±3 g的草鱼鱼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考察杜仲对其生长、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经过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1)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粉组、0.15%杜仲纯粉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315%、308%、322%、310%、342%,饲料系数分别为1.10、1.17、1.09、1.11、0.97,其中添加0.15%杜仲纯粉显著提高了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粉组、0.15%杜仲纯粉组的血清SOD活性分别为63.03 μ/mL、88.13 μ/mL、112.2 μ/mL、97.59 μ/mL、112.0 μ/mL;溶菌酶活性分别为9.07 μg/mL、7.83 μg/mL、23.55 μg/mL、19.27 μg/mL、30.44 μg/mL.其中4%杜仲叶粉组、0.15%杜仲纯粉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SOD、溶菌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杜仲具有促进草鱼鱼种生长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9.
为探讨微粉中药“黄藿散”对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将49只昆系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即高、中、低剂量微粉组,高、中、低剂量粗粉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连续灌服6 d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炭粒廓清率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藿散微粉的3个剂量和粗粉的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或P<0.05),且微粉的整体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粗粉。表明黄藿散具有促进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0.
 【目的】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是介导脂肪酸跨膜转运和脂肪细胞聚脂的重要载体蛋白。本试验采用主动免疫法研究FAT/CD36在鸡脂肪沉积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将FAT/CD36膜外区抗原表位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在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FAT/CD3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主动免疫试验选取22日龄黄羽肉鸡60只,按公、母各随机分为2组,共4组。公鸡和母鸡的试验组分别在第34、49、和63天肌肉注射1 mg重组鸡FAT/CD36融合蛋白,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对照。【结果】重组菌表达分子量约为29 kD的鸡FAT/CD36融合蛋白,在0.1 mmol?L-1 IPTG诱导6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并透析复性后得到高纯度的FAT/CD36融合蛋白。主动免疫后,公鸡和母鸡试验组的血清抗FAT/CD36抗体水平逐渐升高,并在首次免疫后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主动免疫FAT/CD36能特异性降低公鸡的腹脂率,但对母鸡无显著性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皮下脂肪厚度差异不显著。【结论】FAT/CD36对鸡脂肪调控具有典型的性别特异性和部位差异。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禽类脂肪组织特异性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