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22篇
  224篇
综合类   852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276篇
畜牧兽医   732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贵州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MOD16蒸散发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究贵州省喀斯特山区蒸散发时空演变特征,对该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6产品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贵州省2000—2014年地表蒸散发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并探讨了不同地貌类型蒸散发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量年际变化总体趋势不明显,蒸散发年均值为854.95 mm/a,多年平均蒸散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居中的三级阶梯分布格局;(2)不同地貌类型蒸散发量的月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各地貌逐年各月蒸散发均值与整体差异明显;(3)从地貌类型看,多年均值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槽谷、岩溶高原、岩溶断陷盆地、岩溶峡谷;(4)未来蒸散发年际变化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西部减少、中部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索乌贼墨多糖(SIP)对体外培养的B16F10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乌贼墨为原材料,对SIP进行提取分离,并研究SIP提取物对B16F10细胞活力、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SIP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40℃,料液比1∶3,提取时间4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SIP得率为14.12 mg·g~(-1)。SIP提取物对B16F10细胞形态有一定影响,对细胞活性、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剂量效应。综上可知,SIP提取物能抑制黑色素合成,具有作为美白剂的发展前景,这为乌贼墨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生草模式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Mode 1)、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Mode 2)、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Mode 3)及鼠茅草(Mode 4),以自然生草处理为对照(CK),观察草种生长特性、研究生草对果园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鼠茅草越冬率最高,样地杂草株数最少。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有机质提高了6.46%~38.63%,以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处理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显著,分别为3.37、44.17和3.46 mg·d-1·g-1。同时,与自然生草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存在最多差异显著的细菌分支。综上,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4.
一株抗铜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1/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45.
为适应现代无公害农业的发展,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从保护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防细菌A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和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A2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菌株A2对3432品种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该菌株主要特征是菌体杆状,内生芽孢、芽孢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好氧,接触酶反应、乙酰甲基甲醇实验为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该菌株与亲缘关系较近菌株B.subtilis isolate G8的同源性达99%。结合以上两点,将菌株A2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防效实验显示菌株A2发酵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72.22%;无菌滤液处理最好防治效果为29.24%,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α=0.05)。表明,拮抗菌株A2菌体与代谢产物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为研制型、无毒、无公害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弧菌为主的致病菌群的分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弧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菌,采用16 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养殖系统中水体和底泥的弧菌为主的致病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从水体和底泥16 S rDNA克隆文库中各随机挑选55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约114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比对。结果表明:水体样品有16个OTU,主要Vibrio(弧菌,33.3%)、Chloroflexi(绿屈挠菌,18.5%)和Pantoea(泛菌属菌,7.41%);底泥样品有14个OTU,主要是Vibrio(弧菌,50.0%)和Chloroflexi(绿屈挠菌,13.6%);2个文库比较来看,proteobacterium(变形细菌)仅在水体样品中,Aeromonas(气单胞菌)仅在底泥样品中。用MEGA 4从测序的克隆子中选出30个OTU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47.
对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均含有35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多种配对形式,染色体组成上存在差异。F_1植株株高和小穗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穗长表现出了超亲优势,穗粒数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同时F_1正常结实。F_2代表现出较大分离,单株间差异较大,同时育性发生分离。采用优异品种回交可以有效控制远缘杂种后代分离。  相似文献   
48.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N、非蛋白质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中棉所30苗蕾期的C/N较低,非蛋白质N含量较高,N代谢比较旺盛;初花期至盛花期的C/N则较高,C代谢明显加强;进入结铃早期,中棉所30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营养体中非蛋白质N的含量均下降,反映出其"根源”和"叶源”的功能已减弱,表现出早衰迹象.为了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生育状况,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源”是根本.  相似文献   
49.
10种海参16SrDNA 序列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PCR扩增10种海参的16SrDNA部分序列,并测序.获得大小为566bp的序列,利用DNAsp4.0软件分析比较10种海参的碱基组成、各碱基变异位点数、插入或缺失位点数,并采用MEGA4.0软件分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10种海参富含AT碱基,A T的含量平均为57.0%,不同种海参间发生碱基转换、颠换及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的位点数差异很大,10种海参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7~0.316之间.所得结果与GenBank中10种海参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用MEGA4.0和PAUP4.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16SrDNA序列的差异可以将分属于海参科(Holothuriidae)与刺参科(Stichopodidae)的海参完全分开,瓜参科(Cucumariidae)的2个种与刺参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不同海参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同属于剌参科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加州拟刺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和具疣拟刺参(Parastichopus parvimensis)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海参科的格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与白尼参属的蛇目白尼参(Bohadschia argus)和图纹白尼参(B.marmorata)亲缘关系最近,而同样为海参科的墨西哥海参(Holothuria mexicana)则与红腹海参(Hothuria edulis)关系最近.这些资料为海参的种质资源管理、新种引进和种质改良提供了基础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Aequipecten opercularis (Queen scallop) and Mimachlamys (Chlamys) varia (Black scallop)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occurring in Atlantic and Mediterranean coasts. To develop an optimal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plan,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we u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se two species in different localities. Ten composite haplotypes were generated for A. opercularis and 15 haplotypes for M. varia. Of these, six and four were unique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haplotypes between the localities showed no clear evidence of subdivision in A. opercularis, while in M. var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localities analysed should be managed as separate st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