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8篇
  231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1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状况,分析得出人为破坏、草地超负荷利用、草地鼠虫害频繁发生、草地群落物种数减少、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不合理的开矿、草地保护、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了甘肃省草地资源的日益退化。最后指出要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必须从以下七个途径入手,既①强化宣传教育,依法管护草地资源;②科学规划,分类指导;③规模种植,加快人工草地建设;④加强围栏封育;⑤大力实施草地改良;⑥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和建设草地资源;⑦从空中要水。这将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方法]沿海拔梯度在共和盆地选取样地43块(明显退化草地13块,未明显退化草地30块),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以收获法测定主要草地类型的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叶面积指数与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具有幂函数关系(y=axb,R^2=0.44-0.80,P〈0.01-0.001)。随海拔增加,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下生物量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40-0.45,P〈0.02-0.01),而地上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未明显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19-0.43,P〈0.08-0.01),当海拔高于3500m,叶面积指数(约1.2)及地上生物量(约100g/m^2)波动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在山顶附近显著增加。[结论]叶面积指数、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海拔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在草地生态畜牧业战略总体规划下,养羊产业仍然是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分析了青海省养羊业现状,指出当地可以进一步降低羊总数,提高个体生产力,加速周转。通过分析产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在建立牧民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应用配套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牧民学习新技术,提高生产、管理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34.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几十年来,草原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退化、诊断、多样性保护等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5.
李志琴  张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05-6008,6018
在GIS的支持下,以《山西高原草地分类现状图》(1∶50万)为基础,通过对底图进行矢量化处理,设置样带并对其进行抽样,应用景观指数对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高原草地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梯度分布规律,即由南到北草地类型多样性呈现出由简单—最多—较多的变化特点。在山西中南部(34°52'~37°07'N)以喜暖灌木类草丛为优势草地类型,中部地区(37°07'~38°01'N)以喜暖灌木草丛和山地灌丛为优势草地类型,中北部(38°01'~39°22'N)草地景观多样性达到最大(6种草地类型均见于该区),最北部(39°22'~40°16'N)草地种类较少且面积有限。②草地斑块数量由西到东具有由极少—较多—少—极多的特点,且草地分布与海拔高度具有密切关系,最西边低地与中间盆地,基本无草地覆盖;在中海拔(1 000~1 400 m)地带,斑块数量最多、草地类型最为丰富;在高海拔(1 400~2 200 m)地带,草地成片出现。  相似文献   
36.
植物化感作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化感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等过程,释放出化学物质,引起植物种间或种内的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或有利的影响。化感作用影响着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分布格局、群落的演替、种子的保存和萌发以及氮循环等。主要对草地植物的化感物质种类、化感物质作用特点、释放途径、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化感物质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了草地植物化感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牧场防护林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的影响是评价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草场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分别对牧草营养期和绿果期,用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指标评价了4年生白城杨(Populux×xiaozuanica)林带对几种主要牧草质量的影响。用牧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能量评价林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的牧草磷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0.012%和1.365%,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2.025%,牧草质量得到了改善;草场生物量和能量分别增加131.5kg/ha和741.4MJ/ha,提高了草场生产力。绿果期的牧草磷、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与林带的存在无关、各草种粗脂肪的加权平均含量明显降低(降低值为0.634%),说明林带对牧草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单位重牧草能量增加了0.175MJ/kg,使单位面积牧草能量提高634MJ/ha。各草种单位重能量加权平构值在10H和15H处较大,与林网内净辐射量较大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38.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重的草原鼠害已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威胁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不育剂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文章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认为中草药植物源灭鼠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39.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其中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mg/kg。含盐量和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