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6篇
  139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金帅和嘎啦苹果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对其进行辐射,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其嫁接成活率呈下降趋势;金帅和嘎啦的适宜辐照剂量均为40~80 Gy,在此辐射剂量范围内,果树的枝条变短、叶型变窄,二叉枝和多叉枝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2.
研究宝巾品种辐射处理后VM1代的生物学效应,为宝巾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宝巾(B.glabra)和毛宝巾(B.spectabilis)为材料,通过不同剂量水平的Co60-γ射线处理,研究辐射剂量与其存活率、变异率的相关性,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诱变株的生长表现,总结主要的变异性状类型。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Co60-γ射线范围内,辐射剂量和宝巾品种存活率呈负相关,和变异率呈正相关;毛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在50~150Gy,而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可能在150~200Gy,毛宝巾的辐射敏感性要高于宝巾;建立了毛宝巾剂量与存活率的线性回归方程:y=-0.409 8x+85.176,R2=0.989 8,并由此计算毛宝巾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Gy;VM1代出现的各类叶变异性状主要为叶卷曲、叶残缺、叶皱缩、黄化叶等。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5%杀单·毒死蜱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上的总体防虫效应、速效性、持效期等,为其在粤糖60号大田生产上配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粤糖60号为供试甘蔗品种,设5%杀单·毒死蜱药剂处理,与常规农药3%呋喃丹及空白对照处理进行比较,采用沟施、撒施覆土方法进行杀单·毒死蜱防治粤糖60号易遭受的害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间的枯心率、虫节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在粤糖60号种植时和大培土时每667m2各施用低毒农药5%杀单·毒死蜱6kg,对甘蔗螟虫、绵蚜虫、蓟马和地下害虫金龟子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品种遭受虫蛀茎为害,有效提高甘蔗蔗糖分,对粤糖60号增产、增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中注意因虫选药、科学合理用药,尤其是螟虫、绵蚜虫、蓟马、金龟子等为害严重的地块种植该品种推荐配套使用5%杀单·毒死蜱进行防治,以达到增产、增糖和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孙嘏  傅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96-3597,3599
以60Co-γ射线对皖樱、寒椿、寒山月3个菊花品种扦插苗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对照)1、82、12、42、73、0 Gy,剂量率为2.0 Gy/min,观察记录不同剂量处理的扦插苗的生长高度变化、成活率及开花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延缓了扦插苗的开花期,降低了辐照植株的平均生长高度;辐照剂量为24 Gy时,对扦插苗生长高度影响最小、扦插苗成活率最高,可以说明菊花扦插苗最佳辐照剂量为24Gy,而30 Gy处理使扦插苗的成活率降低到最低点,达到甚至超过了半致死剂量(LD50),说明该剂量是菊花扦插苗辐照诱变的最高剂量;3个菊花品种辐射后,寒椿品种受辐照的影响较大,可作为辐照选育菊花新品种的较好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35.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Pleurotus eryngii—Co60-7木质素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和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TM Fast Flow离子交换介质,分别考察缓冲液pH值、流速和洗脱方式等对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分离纯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纯化层析条件。[结果]DEAE-Sephalose^TM Fast Flow分离纯化Pleurotus eryngii-Co60-7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层析条件为:选择20mmol/L,pH值为5.0醋酸钠一醋酸缓冲体系,3ml/min的流速,进行分步洗脱(100、200~300和1000mmoL/L NaCl的三步洗脱),可较好地实现刺芹侧耳发酵液木质素降解酶初分,该纯化操作目标蛋白回收率达85%,纯化分离因素为2.71。[结论]该技术在分离纯化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上可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湘尖茶品质,采用~(60)Co-γ射线对湘尖茶进行不同剂量(0~10kGy)的辐照处理,研究了处理后湘尖茶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湘尖茶中水浸出物总量、咖啡碱和茶碱影响不显著;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和可可碱含量分别在辐照剂量为4、6、4、2和10 kGy时达到最大值;2 kGy辐照剂量可以控制湘尖茶中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均在103以内。因此,综合考虑辐照成本和茶叶质量,可以采用2~6 kGy辐照处理来提高湘尖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38.
以食品中分离到的L.mXFL0605株为试验菌株,PCR扩增得到iap全基因。将iap连接到p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别采用培养温度为25℃或37℃,IPTG浓度为5μg/mL或10μg/mL优化组合进行诱导。结果显示,当采用37℃培养和10μg/mLIPTG诱导时可以获得部分可溶性表达的p60,重组p60蛋白分子质量约60 ku。  相似文献   
39.
梭梭属不同种源种子品质初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梭梭属(Haloxylon Bge.)的两个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优良防风固沙和薪炭树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对两种梭梭的利用和研究,从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进行,至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其种子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更深入了解梭梭两种植物的种子特性,我们于1987年选用吐鲁番沙漠研究站引种成功的两种梭梭(H.ammodendron、H.Persicum)的种子同原分布区莫索湾沙漠研究站采的种子,对其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为梭梭属引种工作中的种源选择及种子保存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