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6篇
  17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The possible role of early gene flow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barley in their similar esterase gene frequencies was tested in a simulation study. The hypothetical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99.9% wild forms possessing three alleles of an esterase gene and 0.01% domesticated forms possessing one of these esterase alleles. Various rates of inbreeding, selection coefficients against the wild form and shifting cultivation metho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omesticated form and the esterase gene flow between the two barley types. Of these factors, inbreeding rates, in the range of 90–99%, had the smallest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omesticated form under primitive cultivation. Via gene flow, the esterase allelic frequency in the domesticated form could b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wild form under 90% outcrossing in the domesticated form for 115–230 years, an unrealistic situation for barley which normally exhibits about 1% outcrossing. It seems, therefore, that the similar esterase allelic frequencies in wild and cultivated barley is only partly due to gene flow, and it is more plausibly accounted for by multiple domestications.  相似文献   
42.
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对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根腐长蠕孢毒素处理小麦5日龄黄化苗、旗叶圆片和线粒体后,抑制了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PO)活性,并导致快带区PO同工酶数目减少;促进了抗病品种PO活性,使其同工酶带活性加强.用根腐毒素处理旗叶提取液后,抗病、中抗和感病品种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抗病性越强,PO受抑程度越小.因此认为,PO是小麦抗根腐病机制的组分之一,可能与线粒体完整性有关,快带区PO同工酶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43.
应用叶片POD同工酶和种子可溶性蛋白PAGE技术,研究丰产、晚花、抗冻和甜仁山杏初选优株的遗传特性及分类,结果表明,60%以上的优株具有可遗传性;叶片POD同工酶和种子可溶性蛋白多态、稳定、活性强,两个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分类基本吻合,且具有信息量大和准确性高的特点,认为二者可作为山杏种内变异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4.
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与葡萄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接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抗病类型的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葡萄抗霜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霜霉病菌侵染后各品种的POD活性都有一个明显的消长过程,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酶谱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类型的葡萄感染霜霉病菌后,POD同工酶的数目、颜色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5.
温度对苦皮滕麻醉成分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测结果表明,温度对杀虫植物苦皮藤麻醉成分的毒力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毒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苦皮藤是具有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温度升高,昆虫体内酯酶活性增加,解毒作用加强,这可能是产生负温度系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香荚兰根腐病是影响香荚兰生产的一个制约因素,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试验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引起香荚兰根腐病致病性不同的12个菌株(其中尖镰孢9株,茄镰孢3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区主要集中在中间带区和快带区。对12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带的Rf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0.71的水平上,能将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区分;在相似性0.86的水平上,能将用传统的致病性鉴定方法鉴定出的强、中、弱致病菌株及非致病菌株分开。试验的目的在于寻找与致病性/非致病性相关的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47.
尖镰孢酯酶同功酶的测定及其在专化型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尖镰孢(FusariumoxpsporumSchl.)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尖镰孢酯酶同功酶有明显影响,其酶带数,酶带颜色深浅、宽窄和Rf值都有明显差异,以培养液成分和培养液偏碱时影响较大,培养温度和培养天数影响较小。在同一培养条件下重复测定同一专化型,酶谱表现稳定,没有差异。测定黄瓜、西瓜、瓠瓜、冬瓜、棉花和芝麻上的尖镰胞的酯酶同功酶谱明显不同。这个方法可用于鉴定尖镰胞的专化型。  相似文献   
48.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体系盘状电泳,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杨树品种上的杨干象4龄幼虫酯酶同工酶。感虫杨树品种上的杨干象具有4条谱带,抗虫的具有5条谱带,多了一条迁移率为0.3的谱带,此带从无到有,越加明显、突出。从感虫到抗虫的杨树品种上的杨干象幼虫酯酶谱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说明杨干象体内的酯酶参与次生有毒物质的代谢,并以此来适应寄生于抗虫的杨树品种上。  相似文献   
49.
山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楂属100个品种为试材,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其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特征与分类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楂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特征与其自然分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作为山楂属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0.
国产主要花椒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花椒属3个种共6个试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SOD同工酶共分离出9条酶带,Rf在0.392~0.677之间,Rf0.392带为共有带。EST同工酶共分离出12条酶带,RF在0.304~0.584之间,没有发现共同带。通过2种同工酶酶谱相似系数分析发现,同为青椒类的金阳藤椒和金阳树椒的酶谱相似系数达100,应为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青椒与栽培的红椒的酶谱相似系数在20~44.4范围内,亲缘关系较远。而竹叶椒与青椒和红椒的相似系数则在40.0~53.3之间,证明它与2者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另外。通过同工酶酶谱。可以鉴别花椒属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