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6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注射过粘液瘤病毒的兔子全部死亡,主要病变为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和真皮中有星形、梭形或蝌蚪形瘤细胞浸润,在表皮的基细胞和棘细胞层中及瘤细胞中存在有不同阶段的病毒粒子和病毒包涵体,建立了琼脂扩散检测法用于粘液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62.
旨在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种质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观测样品形态特征,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大口黑鲈眼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口裂大,斜裂;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背鳍鳍式 D.VIII~XI-11~14;臀鳍鳍式A.III-9~1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6~7,鳔1室,脊椎骨总数30~32。染色体数目2n=46,核型公式为2m+2st+42t,臂数NF=48,未发现带有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大口黑鲈进化上符合高位类群核型特征;眼晶状体中的LDH酶带5条,观察到LDHA、LDHB和LDHC 3个基因位点。综上所述,在对大口黑鲈进行种质鉴定时,建议采用多种种质鉴定技术手段系统化地考察和评价其种质状况。  相似文献   
563.
本文介绍了兔眼蓝莓中的‘巨丰’、‘森吐里昂’、‘乌达德’和‘精华’的品种来源与特性、在南京地区的生长与结实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64.
565.
目的 近年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冬春季流行一种体表形成明显溃疡的疫病,本研究旨在明确其病因。方法 从眉山东坡区和洪雅县采集病料,采用病原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患病鱼进行研究。结果 溃疡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10~30 μm、长丝状且分支较少的菌丝体;组织病理学上,肌纤坏死、溶解,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中分布大量由上皮样细胞、纤维细胞及位于中央的菌丝体组成的霉菌性肉芽肿;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发现,霉菌性肉芽肿中央的菌丝体呈黑色。病变肌肉组织基于侵入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nvadans ITS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以葡糖糖/蛋白胨(Glucose and peotone,GP)琼脂分离培养得到的霉菌纯培养物(BW1、BW3)在灭菌池塘水过夜培养12 h后,形成原孢子囊,符合侵入丝囊霉菌属特征;两株分离霉菌IT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与侵入丝囊霉菌ITS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4%与99.46%,在系统发育树上与侵入丝囊霉菌聚类为一支。结论 确定大口黑鲈冬春季溃疡病是侵入丝囊霉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66.
为了探索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MSTN基因多态性,以期为家兔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选取了伊拉肉兔与美系獭兔70只,其中公母各35只,采用PCR扩增MSTN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结果:① 共发现了4个SNP位点,分别位于MSTN基因序列外显子Ⅰ的111bp处,内含子Ⅰ的234bp处,外显子Ⅱ的338bp处和内含子Ⅱ的34bp处;外显子Ⅲ中则未发现多态位点;内含子多态位点首次发现。② MSTN基因外显子Ⅰ的SNP位点发生C—T的转换,有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伊拉肉兔群体中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P <0.05)。③ 内含子Ⅰ的SNP位点发生了G-A的转换,有GG、GA和AA 3种基因型;外显子Ⅱ的SNP位点处T-A的颠换,有TT、TA和AA 3种基因型;内含子Ⅱ的SNP位点处发生T-C的转换,有TT、TC和CC 3种基因型。这3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 >0.05)。④ 4个SNP位点在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