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0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980篇
林业   1436篇
农学   838篇
基础科学   474篇
  1480篇
综合类   5888篇
农作物   379篇
水产渔业   373篇
畜牧兽医   1994篇
园艺   347篇
植物保护   33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940篇
  2011年   1053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883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主要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功效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从而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2.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49±0.04)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谷氨酰胺添加量为0(对照)、0.1%、0.2%、0.4%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各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0.1%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谷氨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头肾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呈升高趋势,且0.2%和0.4%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0.2%和0.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1%~0.2%的谷氨酰胺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3.
采用生化、放免、微电子技术等方法,观察了13只实验性脾虚山羊的唾液淀粉酶的活力,血清AchE的活性,尿中VMA,EGG,血浆中cAMP等项指标。结果表明,脾虚山羊的副交感神经机能偏亢,应激能力低,从交感神经中枢到外周再到靶细胞的功能都是处于低下状态。由此提示,山羊的脾虚是机体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4.
为筛选出适宜在干热河谷生态果园种植的豆科牧草。本文设计牧草种类和翻压方式两水平因素,牧草种类是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Wight and Arn.)Verdcourt‘Tinaroo’)、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uanensis‘Reyan No.5’)、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铺地木蓝(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4个牧草,翻压方式为翻压与不翻压,观测牧草草产量、地表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变化量;翻压方式观测翻压牧草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芒果园内种植提那罗爪哇大豆在改善果园土壤微环境及作为绿肥翻压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均高于其他3个牧草;大翼豆地上生物量最高,年均干草产量为7 470.463kg·hm-2;热研5号柱花草枯枝落叶量最高,年均3 183.00kg·hm-2。种植牧草小区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效果高于未种植区,柱花草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高于其他牧草。经济效益与草产量一致。  相似文献   
145.
光周期可以影响动物体内褪黑素(MLT)的分泌,而MLT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本试验旨在研究光周期对山羊MLT分泌、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8只6月龄雌性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CG,自然光周期)组、短光照(SDPP,光照8 h/d,黑暗16 h/d)组和渐减光照(SIPP,光照时间从16 h/d逐渐缩短到8 h/d)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I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2)在试验第30天,SDPP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IPP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和SIPP组血清T⁃SOD、GPx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和SIPP均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此外,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而SIPP仅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含量(P<0.05);4)在基因表达方面,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上调了白细胞中SOD1、GPx1、GPx4、CAT、核转录因子2(Nrf2)、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白细胞中SOD1、CAT、GPx4、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SIPP组白细胞中SOD1、GPx1、CAT、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持续短光照能分泌更多的MLT,提高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6.
脂滴是脂肪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维持脂质和能量稳态的一种动态细胞器,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调控胞内脂类代谢、膜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理过程.脂滴在动物各个组织器官中的功能不尽相同,可通过营养及生理手段调节畜禽外周组织中的脂滴变化,进一步影响畜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本文简述了脂滴的生物学结构、脂滴蛋白分类、脂滴重塑、脂滴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7.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相似文献   
148.
【目的】通过研究发酵脐橙粕对番鸭肠道形态结构、肠黏膜免疫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发酵脐橙粕用于番鸭节粮养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体重为(267.33±9.50)g的180只16日龄番鸭,随机分成2组(每组公母各半),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有100 g/kg发酵脐橙粕的基础饲粮,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后,采集番鸭十二指肠组织样品和盲肠内容物。通过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肠道形态学指标和肠黏膜免疫功能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内容物的微生物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00 g/kg发酵脐橙粕可极显著提高番鸭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1),显著提高绒毛表面积和上皮内淋巴细胞阳性率(P<0.05)。(2)显著物种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kg发酵脐橙粕饲粮极显著抑制了番鸭盲肠脱铁杆菌门、厌氧菌科和无胆甾原体等有害菌丰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黄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巨单胞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P<0.0...  相似文献   
149.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