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25℃、4℃不同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发播娘蒿突变。结果表明,播娘蒿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和幼苗高度均随EMS浓度的提高而降低;且EMS在4℃时较25℃时对种子影响较小。EMS诱变播娘蒿的适宜浓度在10%和20%之间。  相似文献   
22.
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3.
 利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大白菜自交系‘A03’种子,根据M1代植株发芽率、成活率、育性及M2代成活率,筛选出适宜的EMS诱变浓度为0.4%。采取EMS种子诱变1次、EMS种子诱变2次及EMS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方法构建了含有4 253个家系及相应自交M2代种子的大白菜突变体库。在该突变体库M2群体中分别对苗期6 404株幼苗及莲座期7 756个单株的叶片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调查,总的表型变异频率高达37.62%和26.33%。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花生最佳甲基硫酸乙酯(EMS)诱变条件,以“四粒红”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0.30%、0.90% EMS溶液中浸泡3、5、7和9h,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多粒型花生的最佳处理条件是0.90% EMS溶液诱变7h,珍珠豆型花生则为0.90% EMS溶液诱变9h,多粒型花生对EMS响应明显.在M3、M4代突变系中,多粒型筛选出YD35、YD3、和YD223个高产株系,最高增产565 kg/hm2,珍珠豆型筛选出YZ4 、YZ2和YZ13个高产株系,最高增产570 kg/hm2.  相似文献   
25.
邱竟  胡萍 《作物学报》1993,19(5):473-476
应用扫描电镜对四个栽培棉种纤维的基部、中部、顶部位进行了观察研究,不同株种成熟纤维的形态差别以中部最为明显,表现出种间的遗传特征。在纤维表面观察到有似梭脊和沟槽的皱纹,它的分布和数量在二倍体棉种(亚洲棉和草棉)与四倍体棉种(海岛棉和陆地棉)间存在明显差异。棉纤维表面的皱纹能增加单纤维间的接触面和摩擦  相似文献   
26.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灿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37.ext 37自交所得M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9和丰矮占5号(FAZ-5)发杂交F1、F2代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方式,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为了观察突变基因对下游基因表达影响的程度,取生长期44天的亲本JX89和突变体ext37的节间分生组织提纯细胞总RNA,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亲本的基因表达模式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可能是处在上游调控基因的突变影响了下游许多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7.
Artemisia pallens Bess. is a low volume and high value essential oil plant used in perfumery, cosmetic and flavouring industries. On account of the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o induce variability in species, mut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ried in our experiments. Dry and viable seeds (moisture content 8%) of homozygous pure breeding lines were subjected to 150–500 Gy doses of gamma rays and 0.01–0.1%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EMS) for 8 h. Desirable qualitative mutants were recovered from segregating M2 generation (4,283 plants scored) raised as single plant progenies. The spectrum of morphological mutants included late and early flowering types; bushy and high yielding types; tall and more capitula-producing types and high oil and high davanone yielding types. These were raised through M3 families to evaluate stability and transmission of mutant characters. As such out of 15 different types selected in M2, only 11 types bred tr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variability.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 the mutants were characterised depending upon their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Davanone, the main component of oil showed the maximum increase (64.22% against 54.64% in control) in mutant ‘S–5’ recovered from exposure with 250 Gy γ-rays. Mutant ‘E-6’ was economically most viable having increased oil biosynthesis (0.36% against 0.22% in control) and hence yields higher oil per unit area than the parental control (isolated from 0.05% EM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8.
EMS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9.
以苹果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1750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进行诱变,定向筛选出2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液在基本培养基中饥饿培养3 h后,菌体浓度趋于稳定;在高氮源培养基中培养4 h后加入制霉菌素,于10 h时结束其抑制作用,能取得较好的诱变效果。该定量化的参数确定方法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大豆EMS诱变群体M_2的生育期、株高变异系数大于M_2,而且世代间的相关显著。主茎节数、分枝数和产量性状M_2和M_3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同。M_3M—M_4各性状的相关值大于M_2—M_3。M_3株系与M_4品系间各性状的相关值高于M_3单株与M_4株系间的相关值。一些性状M_2株系内变异大于株系间变异,另些性状则相反,但M_2株系内变异小于株系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