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1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1971篇
林业   1787篇
农学   1828篇
基础科学   1808篇
  2594篇
综合类   9681篇
农作物   779篇
水产渔业   574篇
畜牧兽医   3160篇
园艺   431篇
植物保护   70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618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810篇
  2016年   1041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1229篇
  2012年   1704篇
  2011年   1601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225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087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朱立泽 《草业科学》2005,22(8):42-46
以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为例,以产业化系统链中各子系统间的功能协调统一为依据,以退耕还草产业化机制为纽带,在研究建立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包括4个一级指标(基础指标、配套指标、服务指标和效益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隶属度函数法和综合效益指数法作为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经比较得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技术开发综合指数达到0.595 1,属初步产业化阶段,相对发展指数达到27.268%,年均产业化进步速度达到6.817%.  相似文献   
82.
植物育种的物理学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璐  那日 《草业科学》2005,22(12):63-66
介绍了草原生态恢复中选育优良牧草种子的一些物理学方法,包括电场、磁场、物理辐射、激光、离子束和交变应力等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在前期从患病鸡腺胃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的基础上,以该病毒为免疫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纯化IgG,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采集的传染性腺胃炎的腺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鸡传染性腺胃炎呼肠孤病毒的酶标抗体检测传染性腺胃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较简便。  相似文献   
85.
祝玉卿  魏萍  曾祥伟  杨阳  张芳 《中国家禽》2005,9(Z1):125-128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PF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总IgG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染IBV-M41第1 d、3 d、5 d、7 d、10d、14d、21 d、28 d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略呈降低趋势,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Ig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幅小,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者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6.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7.
88.
In this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dietary Plantago ovata (PO) on performance, carcass criteria, intestinal morphology,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population of broiler chickens was evaluated. A total of 250 one‐day‐old male broiler chicks (Ross 308)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ive treatments containing 0, 5, 10, 15, or 20 g/kg of PO with five replicate pens and 10 birds in each replicate. Dietary PO increased body weight gain and decreased feed conversion ratio in the finisher perio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 .05). Dietary treatments had no effects on carcass criteria, but breast meat percentag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mental levels of PO in the diet (= .069). The length of small intestine, especially jejunum section, as well as the villus height, villus width, villus area, and goblet cell nu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supplemental PO (< .05).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parameter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meat were improved due to use of dietary PO (< .05). Dietary PO decreased the CFU of Escherichia coli, whereas the Lactobacilli population was increased (= .001). Broken‐line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dietary PO at the rate of 10 g/kg may results in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broiler chicken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O at the level of 10 g/kg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beneficial feed additive in broiler diet.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以十足目虹彩病毒(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 DIV1)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DIV1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方法,并以pMD18-DIV1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对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性等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此方法最适反应温度为64.4℃,优化后的25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2.5 μl 10×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buffer、4.0 mmol/L Mg2+、1.2 mmol/L dNTPs、6.4 U Bst 2.0 WarmStart® DNA聚合酶、0.8 μmol/L EvaGreen®和4.4 μl ddH2O。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下限为3.54×102拷贝/反应;与虾肝肠胞虫(EHP)、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和黄头病毒(YHV)等主要虾类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GeneFinder®替换EvaGreen®并将其预置于反应管内,结合上述扩增方法可实现对DIV1的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本研究建立的DIV1-LAMP实时荧光定量和现场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快速等特点,为近几年新发虾类病原DIV1的定性、定量以及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有利于对虾养殖业中开展DIV1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显示,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著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探索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