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3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45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26篇 |
农学 | 579篇 |
基础科学 | 607篇 |
713篇 | |
综合类 | 2467篇 |
农作物 | 181篇 |
水产渔业 | 123篇 |
畜牧兽医 | 351篇 |
园艺 | 111篇 |
植物保护 |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244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09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510篇 |
2011年 | 474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液熏鲟鱼片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液熏鲟鱼片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从烟熏液种类、烟熏液质量分数、液熏时间和干燥时间4个方面对烟熏鲟鱼片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山楂核烟熏香味料Ⅱ号,烟熏液质量分数5%,液熏3 h,85℃干燥2 h处理条件下液熏鲟鱼片具有浓郁而宜人的烟熏风味。进一步从微生物、含水率、粗蛋白、脂肪、盐分、有效酸度(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苯并芘和挥发性风味成分方面评价鱼片液熏干燥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鲟鱼片总菌数由液熏前2×10~3CFU/g减少为液熏后5×10~2CFU/g,酚类物质相对含量由液熏前0.89%升高到液熏后8.62%。鲟鱼片液熏干燥后含水率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升高,产品中未检出致病菌,苯并芘含量(质量比)仅为0.22μg/k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本试验优化工艺制得的液熏鲟鱼片产品微生物及苯并芘含量符合相关标准,且风味良好,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相似文献
62.
63.
64.
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的研庞,确立了规范化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工艺各环节的优化参数,筛选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优配方;确定团体培养空的最适培养温度头3d为16℃~22℃;适宜相对湿大在培养的第1d为95%以上,第2~3d为95%~100%;菌粉干燥的温度应控制在35℃~38℃,时间为40h~24h;研制和确立了规范化生产工艺的配套机械。通过研究,生产用期比现有工艺缩短51.1%,生产成本比现有工艺下降21.35%。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利用近红外(NIR)光谱法,建立定量模型,实现五味子提取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线采集五味子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差重法获取参照,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别建立五味子醇甲、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定量模型。结果 定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五味子醇甲0.99792、1.41、8.76,果糖0.99246、0.0919、0.333,葡萄糖0.99371、0.0954、0.448,可溶性固形物0.98723、3.07、11.2。结论 该方法快速、便捷,结果准确,适用于五味子提取过程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6.
为了确定最佳的苜蓿草颗粒产品制粒成型工艺,以苜蓿草粉为制粒物料,通过环模制粒过程的模拟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探讨了制粒密度与挤出力、物料含水率、草粉粒度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粒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分析显示: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3个因子对制粒密度影响大小顺序为挤出力、含水率、草粉粒度;通过方程模拟选优得出模拟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出力5.47?kN、含水率16.96%、草粉粒度6.34?mm,即制粒密度为最大值1.241?g/cm3。该研究可为提高草颗粒及其它颗粒物料产品的质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Miguel Angel Martínez-Maldonado José Alberto Ramírez-De León Ma. Guadalupe Méndez-Montealvo Eduardo Morales-Sánchez 《Journal Of Aquatic Food Product Technology》2018,27(4):418-429
Commercially, crab meat is obtained by hand-picking after a cooking process, followed by pasteurizing or canning. Jumbo lump is one of the pieces of meat obtained from the blue crab.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commercial cooking process (boiling and steaming) on the 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hole jumbo lump and the gels obtained from cooked and minced jumbo lump from blue crab (Callinectes sapidus). The gels were prepared combining the washing process and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The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showed a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textural and color properties. Whole jumbo lump pieces cooked by immersion in boiling water showed a higher hardness value as compared to steamed jumbo lump pieces, suggesting a different internal structural. The cooking processes used in this study did not modify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gelling capability, or color of the minced jumbo lump. The addition of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to washed minced jumbo lump improved the hardness, cohesiveness, and chewiness of gels elaborated with boiled or steamed jumbo lump, which allowed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whole jumbo lum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