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78篇
  583篇
综合类   5149篇
农作物   311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1023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823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温逆境下,植物膜透性的增加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并诱导热激基因表达.脂肪酸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及饱和程度高,有利于保持膜在高温时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耐热基因型TAM107和热敏感基因型中国春(CS)为对象,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膜透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膜脂组分及其相关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7)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两基因型膜透性均增加,膜脂中的三烯脂肪酸含量下降,但TAM107变化幅度明显高于中国春,在脂肪酸水平上说明耐热小麦品种的膜系统较热敏感品种对高温逆境有较强的耐受性;中国春比TAM107中FAD7的表达对高温更加敏感,这直接影响了热胁迫前后膜脂中三烯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在转录水平上说明了耐热小麦基因型较热敏感基因型对高温逆境有较强的耐受性.三烯脂肪酸含量在热胁迫前后的变化可作为一种新的耐热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2.
鲎C因子是鲎血细胞中一种对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可替代鲎试剂用于内毒素检测。鲎C因子N端Cys—EGF.sushil—sushi2(CES)片段中的sushil区域是与内毒素结合的关键部位。本研究在sushil结构域中的特定位点断开CES与内毒素结合的功能片段,然后分别和蛋白质内含肽SspDnaX的N端片段(IN)和C端片段0C)连接,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复性以及内毒素去除后,利用蛋白质反式剪接系统,在体外诱导该蛋白质内含肽发生剪接,重新得到C因子的CES蛋白,并检测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此重组CES蛋白具有结合内毒素活性,提示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开发低成本内毒素检测试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3.
淀粉是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酿酒、医药等各个相关的领域.普鲁兰酶(pullulanase,pulA,EC 3.2.1.41)作为淀粉脱支酶,可以水解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最大限度地降解淀粉原料,提高淀粉利用率.因此,寻找一条国产化的道路开发我国自己的普鲁兰酶,具有长远的意义.课题组前期从淀粉厂附近的土壤中筛到一株普鲁兰酶的高产菌株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iella variicola)strain 7,克隆获得pulA基因(GenBank登录号:KJ146839.1)后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中异源表达.为提高该蛋白的表达量和分泌效率,同时改善普鲁兰酶的性质,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了普鲁兰酶去信号肽突变体M1和氮端31个氨基酸的截短突变体M2,结果显示M1和M2最适温度均为45 ℃,二者的最适pH分别是6.0和5.6;M2的半衰期是37 min,是M1的6.17倍;M2的比酶活是582.204U/mg,是M1的1.6倍.动力学分析显示,以普鲁兰糖为底物时,M2的Vmax、Kcat、Km和Kcat/Km分别为0.001 3μmoL/(mL·s)-1、191.80-1 s.-1、0.30 mg/mL、693.30,与M1相比,M2的底物亲和能力增加,同时催化效率是M1的2倍.本研究通过普鲁兰酶氮端氨基酸的截短,为提高酶的比酶活和半衰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4.
乡镇图书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不断谋求自己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的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文章从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乡镇图书馆实施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5.
空间诱变水稻广谱恢复系航恢七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空间诱变处理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恢复系。它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航恢七号与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及三系胞质雄性不育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杂种培杂航七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6.
付莉  陈二兵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96-300
酪蛋白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菌剂,分子量较小、热稳定性强、水溶性好、无免疫原性、对人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饲料行业中。因此本研究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以碱性蛋白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Centure-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水解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对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影响显著;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水解温度为55.73℃,酶添加量为0.67%,酶解时间为66.07 min。回归方程预测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理论值可达到21.66 mm,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1.67 mm,与理论最大值接近,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7.
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弧菌为主的致病菌群的分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弧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菌,采用16 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养殖系统中水体和底泥的弧菌为主的致病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从水体和底泥16 S rDNA克隆文库中各随机挑选55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约114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比对。结果表明:水体样品有16个OTU,主要Vibrio(弧菌,33.3%)、Chloroflexi(绿屈挠菌,18.5%)和Pantoea(泛菌属菌,7.41%);底泥样品有14个OTU,主要是Vibrio(弧菌,50.0%)和Chloroflexi(绿屈挠菌,13.6%);2个文库比较来看,proteobacterium(变形细菌)仅在水体样品中,Aeromonas(气单胞菌)仅在底泥样品中。用MEGA 4从测序的克隆子中选出30个OTU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发现与其它动物AIF基因相应cDNA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经序列分析证明命名为羊驼AIF基因序列,已经向Genbank提交。与其他动物(褐鼠、小鼠、人等)的AIF基因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相似性分别为100%、91%、71.6%。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AIF在羊驼毛囊的毛根、根鞘、毛球、毛乳头位置均呈阳性表达,且棕色皮肤比灰色皮肤表达量高,提示该基因可能和羊驼毛色形成或毛的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139.
Photoperiod is commonly controlled in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ornamental crops to induce or prevent flowering. Flower induction in short-day (SD) plants can be prevented or delayed when the natural daylength is short by providing low-intensity lighting during the dark period. A stationary high-pressure sodium (HPS) lamp with an oscillating aluminum parabolic reflector (cyclic HPS)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intermittent lighting to greenhouse crops. We determined the efficacy of a cyclic HPS lamp at preventing flowering in SD plants garden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 ‘Bianca’, pot chrysanthemum ‘Auburn’, and velvet sage (Salvia leucantha L.)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night interruption (NI) lighting strategies. Plants were grown in a glass-glazed greenhouse at a mean daily temperature of 19.5–20.7 °C with natural SD photoperiods. NI lighting was delivered during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2230–0230 h) from a 600 W cyclic HPS lamp mounted at one gable end of the greenhouse or from incandescent (INC) lamps that were illuminated for the entire 4 h (CONT INC) or for 6 min every 30 min for 4 h. Plants under cyclic HPS were grown at lateral distances of 1, 4, 7, 10, or 13 m from under the lamp. Control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n uninterrupted 15 h skotoperiod.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yclic HPS lamp increased from 1 to 13 m, the maximum irradiance measured during the NI decreased from 25.4 to 0.3 μmol m−2 s−1 and time to visible inflorescence (VI) and the number of nodes at VI decreased. All species had a VI within 54 d, but ≤10% of plants flowered when grown at a lateral distance of 1 or 4 m from the cyclic HPS lamp or under CONT INC. Plants grown without NI had a VI 2 to 15 d earlier and flowered 7 to 24 d earlier than plants grown at 10 or 13 m from the cyclic HPS. All garden chrysanthemums flowered under cyclic INC, whereas velvet sage and pot chrysanthemum had 15% and 35% flowering,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yclic HPS lamp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delay flower induction and prevent flowering in these species when NI is delivered at ≥2.4 μmol m−2 s−1.  相似文献   
140.
叶庆亮  江东  彭爱红 《园艺学报》2009,36(7):967-974
 以‘岩溪晚芦’(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成熟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果皮(tester)与果肉(driver)的差减cDNA文库。结果显示:cDNA克隆外源插入片段大小介于100~500 bp之间。成功对411个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经与NCBI基因库中序列进行比较,377个EST 找到了同源序列,它们分属于126个基因,涉及到与色素合成、能量代谢、初级代谢、次生代谢、抗逆防御、蛋白代谢、信号转导、香味形成、果皮软化(衰老)、精油合成、抗氧化代谢等代谢途径和生理生化过程。还有一些基因涉及到三价铁螯合物、反转录转座子gag蛋白、查尔酮合成、硼离子转运、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等功能。功能已知且没有重复的EST共有63个,占总数的49.2%。有5个基因共62个克隆虽在Blast搜索时找到了较高的同源性序列,但功能目前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另有34个基因未搜索到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发现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