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24篇
基础科学   163篇
  301篇
综合类   1477篇
农作物   524篇
水产渔业   643篇
畜牧兽医   865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河南省玉米展示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加大玉米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在全国适宜地区继续组织优良品种展示工作,浚县农科所承担了16个展示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鑫玉3号、秦龙14、裕华6号、浚单20、中科11产量较高、综合抗性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不同养分供应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土壤养分平衡因素是否影响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进而阐明不同养分供应下玉米品种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潜力变异及其育种意义,为品种选育与区试中应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和手段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品种对比试验,在山西汾阳碳酸盐褐土上研究不同养分供应对15个全国区试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施肥相比,调控施肥改变了玉米的生物学性状,显著增加了单穗粒重和产量;不同养分供应及平衡状况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有较大差异,平衡施肥使高养分潜力型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明显提高。土壤养分与作物施肥的养分供应状况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因此,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该根据土壤-养分平衡原理来筛选生态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超高压处理袋装榨菜,检测了处理前后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以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压力试验表明,压力升高抑菌效果也随之升高,在300MPa下超高压处理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可以达到并超过国标的要求。时间试验表明,在300MPa下,10min即可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在此条件下,对袋装榨菜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均可达到国标的要求,可有效延长袋装榨菜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994.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深入研究玉米倒伏问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PH6WC、M03、KW9F591、J1495、JD108为母本,以PH4CV、J9D207、J1673、J1668、KW6F600、M5972为父本,并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W9F591、J1495和JD108的茎秆拉力表现好;组合S1、S15、S16的茎秆拉力表现好。M03和J1495的茎粗表现好;组合S5、S10、S28的茎粗表现好。PH6WC和M5972的穗高系数表现好;组合S3、S5、S6、S10、S12、S13、S23、S24、S26、S29的穗高系数表现好。茎秆拉力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拉力与穗高系数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杂交种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赖氨酸含量在8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赖氨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间赖氨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3162%~0.3588%,总平均值为0.3355%。赖氨酸含量大于0.3500%的品种有3个,为HE-1、HE-2和豫单10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地点间赖氨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3136%~0.3666%,总平均值为0.3355%,其中赖氨酸平均含量以洛阳点最高,驻马店次之,并显著高于其他地点。  相似文献   
996.
吴鹏年  王艳丽  侯贤清  李培富 《土壤》2020,52(3):470-475
针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质地黏重、土壤水分匮乏等导致作物产量低下等问题,研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应。本试验设计在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12 000 kg/hm2)的同时配施4种纯氮施用水平(0、150、300、450kg/hm2),以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225kg/hm2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相比,施用纯氮300 kg/hm2和450 kg/hm2可分别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1.25%和3.20%,土壤孔隙度2.69%和1.89%。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300 kg/hm2和450 kg/hm2可使0~20 cm土层2~5 mm、>5 mm机械稳定性团粒结构显著增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尤其在作物生长前期,秸秆还田配施氮肥300kg/hm2较对照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13.6...  相似文献   
997.
河套地区覆膜与裸地玉米随地积温变化的生长动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实测资料和Logistic方程,分覆膜和裸地两种情况建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随地积温变化增长的动态模型,模型均通过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由模拟结果可见,覆膜玉米土壤耕层地温的增高,有效地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覆膜玉米根长、根干重、根数、根体积均比裸地玉米长(多)7.5cm、16.3g、17.5条、3.6cm^3;覆膜玉米株高、茎干重、叶干重、LAI、穗干重、地上部分干重也均比裸地玉米高(多)4.1cm、19.7g、3.2g、0.6、253.5g、455.4g。说明只要改善环境条件尤其是地温,就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8.
秸秆促腐还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钵培养法,通过模拟旱作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研究了添加不同腐解剂(多个好氧性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F1、富含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F2、由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苗和酵母菌组成的F3)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在120 d的腐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经过120 d的腐解,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的增加速率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土壤磷素、钾素的增加速率总体则呈现增-减-增-减的趋势;整个试验阶段小麦秸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玉米秸秆土壤SMBC的变化与小麦秸秆差异较大,呈现波浪式变化;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在100 d后则与小麦截然不同。秸秆添加腐解剂还田土壤养分增加速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大于秸秆直接还田(对照),培肥土壤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小麦、玉米秸秆添加腐解剂F3的处理各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即内含具特殊功能的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的秸秆腐解剂F3增加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相同腐解剂下不同种类秸秆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F1,小麦玉米;F2,小麦≥玉米;F3,小麦玉米,即F1对小麦秸秆促腐优势最大,F3对玉米秸秆的促腐作用优于F1和F2,F2对小麦、玉米秸秆的促腐效果基本相似。不同腐解剂下,小麦秸秆处理SMBC、SMBN含量表现为F2F3F1;玉米秸秆处理SMBC含量F2F3≈F1,SMBN为F3F2≈F1。玉米秸秆各处理的SMBC均大于小麦秸秆,SMBN则均小于后者,与秸秆C/N的趋势一致,即C/N越大,SMBC值越大,SMBN值越小。  相似文献   
999.
1000.
Prediction of 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N as an important N pool from soil amidohydrolases was investigated. Composit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lots of a field experiment in which 0, 50 and 100 Mg cow manure ha−1 year−1 had been applied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The soils were treated with corn shoots or roots or remained untreated in a factorial combination with the manure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mineralized inorganic N was measured periodically in 20-week incubations and 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N (N0)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a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Urease, l-glutaminase and l-asparaginas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incubation. The values of N0 ranged from 208.6 in the controls to 388.4 in soils that had received 50 Mg ha−1 year−1 of cow manure and were amended with corn shoots. Corn residue amendment in the manure treated soils, increased the values of N0 or changed the N mineralization kinetic pattern from a first-order to a zero-order model. According to a relative sensitivity index, l-asparaginase was the most sensitive enzyme to the treatment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92% of N0 variation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l-asparaginase and therefore the soil amidohydrolase activit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valuate 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