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40篇
  676篇
综合类   746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侯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侯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侯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中国土壤氮含量、空间格局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il holds the largest nitrogen (N) pool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but estimates of soil N stock remain controversial.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 in China were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N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explored using data from China's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s soil N storage at a depth of one meter was estimated at 7.4 Pg, with an average density of 0.84 kg m^-2. Soil N density appeared to be high 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 low in the middle areas of the country. Soil N density increased from the arid to semi-arid zone in northern China, and decreased from cold-temperate to tropical zon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untry. An analysis of general linear model suggested that climate and vegetation determin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N density for natural vegetation, which explained 75.4% of the total variance.  相似文献   
53.
黄河源区气候温暖化及其对植被生产力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基础上,用Turc经验模式计算黄河源区的蒸散量,同时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土壤湿度、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05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按0.0284℃/a的变率升高,降水变化态势平稳,但蒸散量增加趋势明显,上升倾向率达0.7315mm/a,气温上升趋势与年代增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的监测结果分析得知,黄河源区下垫面蒸散量的加大使土壤向干暖化发展。这种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十几年来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按9.506g/(m^2a)的倾向率下降。  相似文献   
54.
Although freeze-thaw cycles can alter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activity, their overall impact on soil functioning remains unclear.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microorganisms, carbon and nutrient dynamics, trace gas losses and higher 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soil. I discuss how the controlled manipulation of freeze-thaw cycles has varied widely among studies and propose that, despite their value in demonstrating the mechanisms of freeze-thaw action in soils, many studies of soil freeze-thaw cycles have used cycle amplitudes, freezing rates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hat are not relevant to temperature changes across much of the soil profile in situ.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iming of soil collection and the season for which freeze-thaw cycles are being simulated is also discussed. Suggested improvements to future studies of soil freeze-thaw cycles include the maintenance of realistic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cross the soil profile, soil collection in the appropriate season and the inclusion of relevant surface factors such as plant litter in the fall or excess water in the sp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soil freeze-thaw cycles are addressed, along with the need to directly assess how changes in soil freeze-thaw cycle dynamics alter primar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55.
重庆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利用重庆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等观测资料的年平均值,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重庆近46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以2-3 a的周期波动变化为主,1984年是近46 a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突变点,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期,90年代则为相对少雨期。降水日数以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为主,呈现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1984年以后降水日数偏少的年份比之前明显偏多。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为偏冷期,进入21世纪后则显著上升,其平均值高出多年平均值0.4℃。降水和气温在各年代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偏冷期,21世纪初为少雨、偏暖期。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西藏春小麦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1991-2020年西藏日喀则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春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1991-2020年期间,西藏春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Pr)、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S)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最低气温(Tmin)升温率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Tmax)升温率,平均气温(Tm)、≥0 ℃积温(∑T0)和平均风速(Ws)均呈增加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资源(TmTmaxTmin、∑T0)和Ws都表现为增加趋势,S与RH趋于减少;Pr在营养生长期增多,在生殖生长期减少,在全生育期略有增加。春小麦所有生育时期都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年推迟2.33~13.36 d,以乳熟期推迟最明显;播种-出苗、拔节-孕穗2个生育阶段天数对气候变化响应不明显,开花-乳熟期天数以11.03 d·10 a-1的速度显著延长,其他生育阶段天数均呈减少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均呈减少趋势。除开花期外,其他生育时期都发生了推迟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只有三叶-分蘖、分蘖-拔节、开花-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阶段天数在21世纪初出现了气候突变。影响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天数的主导因子是Tm,次要因子为∑T0,而∑T0却是影响生殖生长期天数的主导因子,Tm为次要因子。近30年西藏春小麦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主要是因为Tm显著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57.
选取田东县1954—2010年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特殊天气等4个因子,对其气候特征及人体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平均为次舒适以上,气候舒适度高,舒适期长,为适宜旅游观光之地。本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田东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西省84个县(市)级气象台站30年的气象数据和各地的地理位置等要素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该省气候资源进行区划,聚类结果分为5个气候类型区:(Ⅰ)赣南山地气候区;(Ⅱ)赣中丘陵气候区;(Ⅲ)赣北鄱阳湖平原气候区;(Ⅳ)赣东北山地气候区;(Ⅴ)庐山、井冈山气候区。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林业的角度对《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条款做了介绍,并对CDM(清洁发展机制)林业固C项目在我国开展的前景及影响做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CDM林业固C项目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为林业争取国外资金、技术支持及促进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将有力促进我国林业展与生态建设。2)为了充分把握CDM林业固C项目的机会,需要对林业的固C总量及固C潜力,可纳入CDM的林业固C项目的类型与特征,合适的CDM固C造林技术及模式,C贮量测定的标准化以及CDM的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3)建议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培养相关人材,开展小规模的CDM固C项目试点,并通过相关部门积极申报CDM森林固C项目。  相似文献   
60.
本文根据在内蒙古采伐的25年生二青杨解析木生长量资料,与该地区同时期的气候资料进行关联分析,求得影响二青杨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是干燥度;然后用干燥度分别与高、径、材积生长量资料建立了GM(0,2)静态模型;最后应用Verhulst动态模型进行了材积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青杨在11,22树龄期间,年材积生长量最快,可达到0.015-0.0017立方米,然后生长速度趋于下降,到30树龄时,仅为0.001立方米,就应该采伐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