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5篇
  免费   913篇
  国内免费   1151篇
林业   922篇
农学   1373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924篇
综合类   6258篇
农作物   1374篇
水产渔业   1430篇
畜牧兽医   3299篇
园艺   912篇
植物保护   67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754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765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255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A continuous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ascorbic acid oxidation in crude Na2SO4 extracts of flour. The rate of ascorbic acid oxidation in flour extracts measured using this method was similar to the rate in flour-water suspensions and 2–4 fold less than the rate in dough measured using an indophenol-xylene extraction method. Flour extracts appeared to contain two ascorbic acid oxidising factors; one with optimal activity at pH 6·3 and 30 °C and the other with optimal activity at pH 10 and 40 °C. The pH 6·3 factor had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ascorbate oxidase (EC 1·10·3·3) in its pH and temperature stability, strong inhibition by NaN3, KCN and diethyldithiocarbamate, inactivation by proteases, and greater stereospecificity towards -ascorbic acid than -isoascorbic acid. The pH 6·3 factor was most concentrated in the pollard milling fraction of wheat and was lowest in flour. The pH 10 factor had several properties indicating non-enzymic oxidation of ascorbic acid; it was not inactivated by proteases, it was inhibited poorly or not at all by the above ascorbate oxidase inhibitors, and it had low specificity for stereoisomers of ascorbic acid.  相似文献   
192.
酸铝胁迫下4个速生桉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砂土培育法研究不同的酸铝处理对几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幼苗生长及膜透性等变化的影响。试验设: pH 3.0+0 mg/L Al3+、 pH 3.0+120 mg/L Al3+、 pH 4.0+0 mg/L Al3+、 pH 4.0+120 mg/L Al3+、 pH 4.8+0 mg/L Al3+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酸铝处理对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形态、生长指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等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对照(pH 4.8+0 mg/L Al3+)相比,pH 3.0+120 mg/L Al3+处理对桉树幼苗的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明显,叶、芽皱缩、变形,苗高、地径以及各器官含水率降低,质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桉树幼苗累积较多的脯氨酸。其中,巨尾桉广林9号对酸铝逆境的抗性优于其它3个无性系。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抗酸铝逆境的能力强弱依次为: 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 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因此,选育耐酸铝桉树无性系品系是改善南方富铝化酸性土壤林地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3.
为优化藜麦秸秆的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秸秆含水量3个因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后藜麦秸秆感官品质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乳酸菌添加量>秸秆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4.5 d,乳酸菌添加量12 mg·kg-1,秸秆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6.93±0.05)%。该结果可以为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4.
3种果树伤流液中氮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猕猴桃和葡萄为试材,分析和比较了3种果树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果树伤流液中氨基酸有1216种,各种氨基酸含量不同。春季,总氨基酸含量核桃最多,葡萄最少。猕猴桃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较高,达205.252 mg·L-1,葡萄次之,而核桃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很低,仅有0.495 mg·L-1 。3种果树伤流液中铵态氮含量很少,低于1.2 mg·L-1。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禹 婷等3种果树伤流液中氮素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95.
使君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使君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纯,并采用波谱和理化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使君子中共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其分别为单硬脂酸甘油脂(Ⅰ)、单棕榈酸甘油脂(Ⅱ)、赤桐甾醇(Ⅲ)、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Ⅳ)、豆甾醇(Ⅴ)、熊果甲酯(Ⅵ)、白桦脂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没食子酸(Ⅸ)、丁二酸(Ⅹ)、苯甲酸(Ⅺ)和蔗糖(Ⅻ)。其中化合物Ⅳ,Ⅴ,Ⅷ,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6.
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红一号、简阳红花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共48份红花材料种子含油率及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展了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含油率、籽油中各脂肪酸含量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法国的PI253529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32.68%和31.60%。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和奥地利的PI253518亚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3.79%和81.67%。孟加拉国的PI401479油酸含量最高,达53.10%。综合单株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和亚油酸、油酸含量等几个重要指标,发现以加拿大PI559909和匈牙利的PI312275表现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种子含油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负偏相关。油酸的含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含量分别与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油酸含量则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偏相关。  相似文献   
197.
利用盐析、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葡聚糖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心中分离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获得了纯品H-FABP。采用噬菌体随机展示七肽库,以H-FABP为靶标,对其亲和配体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与H-FABP有特异性亲和作用的配体序列,为其临床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8.
选择商品成熟期的桃(PrunuspersicaL.cv.Beijing24),采摘后分别用0、0.35、0.7、1.0mmol/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溶液浸泡5min,在0℃的低温下贮藏28d,然后转到20℃下3d(模拟货架期)。货架期结束时,观察果实冷害和腐烂发生状况并计算果实冷害指数和腐烂指数,测定果实的硬度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mol/LSA处理对维持果实硬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冷害指数、腐烂指数和丙二醛含量,其他两种浓度的SA处理与对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1mmol/LSA能够减轻桃果的冷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冷藏中期(14d)、冷藏结束时(28d)和货架期结束时,1mmol/LSA预处理的桃果肉的还原性抗坏血酸与氧化性抗坏血酸含量之比(AsA/DHAsA)分别比对照高39%,61%和55%。在冷藏中期(14d),还原性谷胱甘肽与氧化性谷胱甘肽含量之比(GSH/GSSG)比对照高68%。在贮藏和货架期结束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水杨酸能减轻桃果由于冷贮发生的冷害与诱导提高抗氧化系统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活性有关,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能是提高桃果实冷藏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9.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正反交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个高油酸品系和4个常规(低含量型)油酸品系为亲本材料,通过正反交试验,用FOSS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油酸含量,初步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中突变产生的高油酸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稳定;高油酸含量在正交组合F1代种子中表现,且其高油酸含量介于常规亲本油酸含量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均值之间;甘蓝型油菜的高油酸特性由显性多基因控制,并具有累加作用,不受母性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灵芝多糖含量检测条件及其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1-4282,4285
优化了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显色条件,并且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90 nm,显色时间20 min,显色温度100℃;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50 ml/g,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的提取率为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