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0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林业   917篇
农学   1372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919篇
综合类   6193篇
农作物   1355篇
水产渔业   1407篇
畜牧兽医   3278篇
园艺   911篇
植物保护   66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837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255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962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新型豆粕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OSS2300瑞士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和德国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新型豆粕的粗蛋白质为453.092g/kg,18种氨基酸含量为327.65 g/kg,占粗蛋白质含量的72.31%,氨基酸的总消化率为79.31%。生长畜禽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达163.36 g/kg,占18种氨基酸总量的49.86%,以70日龄未取盲肠公鸡测定其消化率为74%~90%。以蛋鸡和肉仔鸡理想蛋白质为模型计算平衡性指数,表明新型豆粕为家禽的良好蛋白源。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旨在对葡萄枝叶青贮饲料中天然附着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为葡萄枝叶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可靠的乳酸菌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16S rDNA序列分析)与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法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最终得到5株乳酸菌菌株,其中Q1菌株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ica),Q2和Q5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Q3菌株鉴定为铅黄色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Q4菌株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所筛选出的乳酸菌除L.mesenterica在pH为9时不能生长,其余菌株均能在pH 3~9,4℃~45℃,3%和6.5% NaCl浓度环境下生长;其中E.hirae菌株在培养至24 h后其菌液pH可达到4.11,OD值为1.42,表现出最强的生长及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 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388 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 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99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分为ω-3 PUFA和ω-6 PUFA,是精子质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对精子抗氧化、提高精子质膜流动性、维持精子结构完整性及睾酮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PUFA对精液品质的作用有所不同,ω-6 PUFA中的花生四烯酸(AA)能够促进睾酮的分泌,但精浆中过量的AA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亚油酸(LA)同样可提高体内睾酮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可降低精子的氧化应激;动物体内少量的二十二碳五烯酸(DPA)不仅能参与精子的运输过程,还能提高精子的抗氧化能力。ω-3 PUFA中的α-亚麻酸(ALA)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刺激睾酮的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用与ALA相似,可提高精子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可促进睾酮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对精子结构及睾酮合成具有调节作用。适当的ω-6/ω-3 PUFA比例对精子的活力、质膜结构、脂质组成和顶体反应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UFA对精子的作用可因添加的方式、类型、ω-6/ω-3PUFA的比例及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近年来,PUFA对动物精液品质作用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提高精液品质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综述了在饲粮或精液稀释液中添加不同类型的ω-3 PUFA、ω-6 PUFA及ω-6/ω-3 PUFA比例对精子的影响,以期为深入了解PUFA在动物精液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刺槐叶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3种刺槐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刺槐叶蛋白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也很丰富,属完全蛋白质;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3.97%~96.8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为73%~80%,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或含硫氨基酸,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刺槐叶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4%~38%,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刺槐叶蛋白的贴近度为0.64~0.89,比较符合婴幼儿及少年食用;刺槐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叶蛋白相当,刺槐叶蛋白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所收集的5簇11属15种竹果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其结果为: Ⅰ.从测定的15个种的竹果来看,均含有18种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其中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其余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各不相同。Ⅱ.氨基酸总量各种之间差别很大,含量最高的是冷箭竹为18.4448g/100g,最低的是巴山木竹6.33g/100g。Ⅲ.不同类型竹果的氨基酸总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而同类型中不同种之间的差别较大。Ⅳ.各种氨基酸在不同的属之间所含的量和比例不同,但在同一属里,含量和比例具有比较明显一致的曲线峰。Ⅴ.各属种之间,各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比例相当接近。Ⅵ.竹果与笋体所含氨基酸在种类上大体相同,而在含量上无论是各分量或总量,竹果都大大超过了笋体。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对于竹类种子的萌发、生长、抗性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内容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竹类各属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桉树叶的营养成分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9.
用化学掺杂的方法,将钼钒磷杂多酸(HmPMo12-nVnO40HPA)固载于漆酚聚合物(UR-HPA)中。通过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UR-HPA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HPA和UR间进行了化学键合。同时以缩合反应为催化模型,考察了催化剂在缩酮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UR-HPA催化剂存在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CHGK)的得率为88.4%,催化剂重复使用15次后,CHGK得率仍有85.2%。  相似文献   
1000.
以聚L-乳酸(PLLA)和麦草(WS)为原料,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LLA/WS共混物。首先将麦草溶解在NMMO后,再添加聚L-乳酸并溶解,制备聚L-乳酸与麦草的共混溶液。共混溶液采用浇膜法制备PLLA/WS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所得的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L-乳酸与麦草可以形成均匀的共混溶液。共混物中PLLA与麦草组分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相容性较好。当共混物中PLLA的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物可以形成结晶结构,且随着PLLA含量的增加,其结晶更加完美,熔点与热稳定性提高。共混物薄膜断面结构较为致密,这说明PLLA与麦草相容性较好,混合均匀。通过调节聚L-乳酸和麦草的配比,可以制备不同性能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