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14篇 |
17篇 | |
综合类 | 300篇 |
农作物 | 16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923篇 |
植物保护 | 3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有性生殖蚕卵与孤雌生殖蚕卵的差异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获得大量小肽的序列特征。与已构建的家蚕cDNA文库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一个在家蚕孤雌生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PGL)。为了探讨PGL蛋白在家蚕孤雌生殖发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扩增目的基因5′端片段,获得PGL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9.516kD,等电点为5.845,包含1个保守的GPI8结构域,信号肽概率为0.997,可能为分泌型蛋白,预测蛋白功能域包含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N糖基化、蛋白激酶C磷酸化等多个功能位点。依据PGL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推测其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家蚕孤雌生殖发生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94.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家蚕五龄幼虫氟中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感染后血淋巴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变化.为研究家蚕氟中毒和CPV感染的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97.
连续 5年对全国主产省 (市、区 )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 ,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 ,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杂交率≥ 95 %、病卵率 <0 15 %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95 % ;实用孵化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2 %以上 ;良卵 (粒 )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 ,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 (粒 )数 ,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98.
99.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家蚕中赤蚁(sch)和油蚕(od)基因对数量性状影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家蚕BC1世代数据 ,按标记基因型重新组合成 4种类型 ,以消除标记基因型间的差异。在 4种重新组合类型中就赤蚁 (sch)和油蚕 (od)基因对茧长、全茧量和茧层量等 3种数量性状的作用进行了遗传分析 ,发现这 2种质量性状基因对茧长的影响是由与茧长主基因相连锁的连锁效应引起的 ,而sch对全茧量和茧层量可能产生减效作用。F和t测验表明 ,这 2种数量性状值在 4种基因组合类型间无论是方差比值还是平均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所以可认为其差异是标记基因型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