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19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66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简要回顾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在禽流感防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以期对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和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M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M41、H52、D413个IBV毒株的S1基因包含两个HaeⅢ位点,F株与Holte株S1基因包含1个HaeⅢ位点,而SAIB3株S1基因则已丢失HaeⅢ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BV时,由于S1基因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S1基因不宜做为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3.
将未浓缩的新城疫抗原分别与未浓缩的、浓缩3倍、浓缩6倍的禽流感抗原混合,并制备成三组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简称新-流二联灭活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每羽0.3 mL,同时设置未免疫的空白对照组,免疫组与对照组均在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35 d进行采血,检测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结果发现,各免疫组在免后不同日龄的新城疫抗体基本一致,禽流感病毒抗原浓缩倍数越高(即禽流感病毒含量越高)的新-流二联灭活疫苗,免后14、21 d的抗体也越高;从免后21 d开始,各免疫组的禽流感抗体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免疫后禽流感抗体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可以通过浓缩提高抗原病毒含量的方法来提高免后早期抗体水平,取得良好的早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4.
衡阳市机械化养鸡场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了鸡场防疫卫生保健计划,并严格地贯彻实施,基本上控制了鸡群的主要疫病,从而保证大群养鸡的安全生产,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5.
本实验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澳大利亚T株)进行纯化,制成抗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5株分泌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免疫球蛋白的亚类分别属于IgG1、IgG3、IgM。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稳定,长期传代对其抗体分泌能力没有影响。5株单克隆抗体与其它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及禽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用此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的ELISA效价为10-6~10-7,抗体对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别。抗体纯化后,经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具有单克隆抗体的特征,经快速蛋白分析鉴定其纯度为89.49%。竞争ELISA法证明其中4株的单抗与抗原结合位点并不完全相同。采用单抗夹心ELISA法,对抗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6.
2010年1~12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共记录到鸟类150种,分属16目43科,其中水鸟56种,分属7目12科。以密度划分鸟类优势种类,优势种21种,常见种53种,稀有种76种。鸟类的区系以广布种为主,占鸟类总数的48.67%,其次为古北界鸟类45种,占30%,东洋界鸟类32种,占21.33%。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14种,占鸟类总数的9.33%。5月和9月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别出现峰值,为鸟类迁徙的重要时期。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比较:阔叶林生境最高,为3.488,其次为荒地、狼尾草、白茅、农田、互花米草,多样性分别为3.293、3.185、3.184、3.030和2.857,鱼塘生境最低为2.679。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比较:春季最高,为3.711,其次为秋季、夏季,多样性分别为3.538和3.381,冬季最低为3.043。  相似文献   
117.
研究选择 AIV NP基因为目的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筛选出最佳的 RT-PCR扩增条件 ,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两株 A型禽流感病毒的部分 NP基因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两株来源于不同禽类的 AIV的NP基因同源率高达 92 %。AIV NP基因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8.
王雪敏  崔岩 《猪业科学》2004,21(1):56-57
禽波氏杆菌病是由禽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火鸡的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该病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9.
To optimize control of an avian influenza outbreak knowledge of within-flock transmission is needed. This study used field data to estimate the transmission rate parameter (β) and the influence of risk factors on within-flock transmiss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H7N7 virus in the 2003 epidemic in The Netherlands. The estimation is based on back-calculation of daily mortality data to fit a susceptible-infectious-dead format, and these data were analysed with a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This back-calculation method took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ength of the latent period, the survival of an infection by some birds and the influence of farm characteristics. After analysing the fit of the different databases created by back-calculation,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an absence of the latency period provided the best fit. The transmission rate parameter (β) from these field data was estimated at 4.50 per infectious chicken per day (95% CI: 2.68–7.57), which was lower than what was report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In contrast to general belief, none of the studied risk factors (housing system, flock size, species, age of the birds in weeks and date of depopul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stimated β.  相似文献   
120.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22 Trichomonas gallinae isolat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18 h erythrocyte hemolysis assay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the clinical virulence of T. vaginalis. Absorbance of the assay supernatants was measured at 540 nm and expressed as percentage of complete hemolysis. Mean hemolytic activity of the T. gallinae isolates ranged from 3.5% to 53.4% and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clinical virul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suggest hemolytic activity is not a useful in vitro virulence assay for T. gallin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