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9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7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究不同发育期及授粉方式对设施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测定在不同发育期和授粉方式中设施甜瓜的4种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18O和δ2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激素授粉和中华蜜蜂授粉对甜瓜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和环境条件下,自然分馏效应导致设施甜瓜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位素差异。在甜瓜发育期间,不同授粉方式设施甜瓜的δ13C、δ15N和δ18O值较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育30 d时激素授粉与蜜蜂授粉甜瓜的δ2H值分别为-43.63‰和-53.5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甜瓜发育过程中以及不同授粉方式下的分馏情况,其中δ2H值可作为甜瓜授粉方式的一项标识性指标,对丰富设施甜瓜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蜂子比值与采蜜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农大1号”意蜂66群 ,通过刺槐花期和荆条花期的5次重复试验 ,研究蜂子比值与单位蜜蜂采蜜量的关系。5次重复试验结果均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 (n=16)、0.6887 (n=11)、0.5074 (n=27)、0.7628 (n=17)、0.5920 (n=17) ,且这5个相关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这些试验蜂群来自相同相关程度的总体。把5次重复试验的数据进行综合 ,得到蜂子比值与单位蜜蜂采蜜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3737 (n=88) ,回归方程为y=1.4262 3.2805x (0.3相似文献   
93.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苯甲基磺酰氟(PMSF)、溴乙酸(BrAc)、乙酰丙酮、巯基乙醇(ME)等化学修饰剂选择修饰中华蜜蜂碱性磷酸酶多种氨基酸残基,并测定其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DTNB、PMSF的修饰不表现对酶的抑制作用,而NBS、BrAc、ME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乙酰丙酮也能抑制酶的活力,但是不太明显。因此认为Trp、His是中华蜜蜂工蜂碱性磷酸酶的必需功能基团,部分二硫键对保护酶的催化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4.
意蜂采用2,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蜂采用2和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2.42%)与采用3日龄幼虫的(81.21%)无显著差异;②2和3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60小时和第48小时,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上时和第42-54小时;③2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时段台平产浆量(0.3754g)极显著高于3日龄的(0.3157g)但采用  相似文献   
95.
蜜蜂性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蜜蜂性比是指一群蜂内雌性蜂与雄性蜂的比例。本文应用 Fisher 性比法则,来研究蜜蜂性比问题,结果如下:(1)在交尾季节,由于雄蜂的有效交配日龄 N=12~35天,则工蜂所“希望”的理论比值 Hw=(1.41N+4.53)∶1=(21.5~53.9)∶1,Hw 值与实际性比值((?)=26.1∶1)相符;(2)在非交尾季节,蜂群内只有雌性蜂。以上结果,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证实了蜂群内的性比值是由工蜂决定。  相似文献   
96.
以意大利蜜蜂的单倍体雄蜂蛹为材料,摸索出一套对蜜蜂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并对意大利蜜蜂单倍体雄蜂的染色体组进行了排列,获得了意大利蜜蜂染色体的臂比、相对长度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97.
西方蜜蜂不同蜂种及其正反交组合采胶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农大 1号”意蜂 (简称Ea)分别与喀尼鄂拉蜂 (简称K)、卡尔巴阡蜂 (简称C)、高加索蜂 (简称G)、乌克兰蜂 (简称W )、东北黑蜂 (简称D)进行正反杂交组配。在山东荆条场地 ,考察这 6个西方蜜蜂蜂种及 10个正反杂交组合的 15 0个试验蜂群的蜂胶生产性能 ,分析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Ea是六个纯种中蜂胶产量最高的蜂种 ,Ea×C是所有纯种和杂交组合中蜂胶产量最高的蜂种 ,是培育蜂胶高产杂交组合的首选蜂种 ,其他 9个杂交组合均未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8.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弄清近年来西方蜜蜂长期定地饲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通过剖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西方蜜蜂定地饲养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