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9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7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西方蜜蜂亚种间M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的三个亚种──意大利蜂(A.m.ligustica)、卡尼鄂拉蜂(A.m.carnica)和喀尔巴阡蜂(A.m.carpatica)成年工蜂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度及纯合度。对上述结果进行的独立性检验表明,三个亚种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它们遗传分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432.
蜜蜂昼夜巢温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蜜蜂巢温调节能力.蜜蜂作为社会性的模式昆虫,通过蜂群的社会行为保持了巢温相对稳定.为了研究中华蜜蜂昼夜巢温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春季增长阶段,以每分钟一次连续测定了中华蜜蜂蜂巢均匀分布的180个位置的蜂巢温度.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0℃条件下,巢温昼夜的分布模式具有明显差异,白天高温的区域大于夜间,白天巢温变化幅度小于夜间.白天巢温比夜间高0.5-1.0℃.根据巢温以及巢温昼夜变化的幅度,将蜂巢划分为6个温区.蜂巢中仅中蜂路温区1的子脾中心区的巢温昼夜变化不显著,保持在34.5-35.0℃,其他区域巢温昼夜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33.
[目的]调查长白山北坡西方蜜蜂种群分布情况。[方法]对西方蜜蜂在长白山北坡的饲养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长白山的分布、饲养规模、生产性蜂种的类型及生产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西蜂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西方蜜蜂种群在长白山海拔550~1 100 m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各交通要道上。2014—2016年,西方蜜蜂种群共分布4 928群,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在调查的3条公路上分布西方蜜蜂蜂场41个,种群1 930群。定地蜂场仅占调查总蜂场数的12.2%,生产类型主要为蜜型和蜜浆双混型,蜂场规模以中小型居多,蜂蜜产量40~50 kg/群的蜂场为13个,其蜂群数占调查总群数的49.3%。[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4.
【目的】探明转地放蜂过程中常见蜜蜂病毒和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及不同地区工蜂肠道中两种主要共生菌Gilliamella apicola和Snodgrassella alvi的变化情况。【方法】在转地放蜂过程中,对同一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场的固定蜂群连续取样,采用RT-PCR方法检测蜂群中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样本的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以蜜蜂β-actin为内参基因,对不同地区样本中的共生菌G.apicola和S.alvi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转地过程中工蜂肠道中这两种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Kendall Rank相关系数对病原物感染率和共生菌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转地放蜂7个地区的样本中,仅检测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黑蜂王台病毒(BQCV)和蜜蜂残翅病毒(DWV)3种蜜蜂病毒。其中IAPV和BQCV在所有地区均有检出且感染率较高,不同地区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DWV感染率相对较低,不同地区之间感染率差异极显著。西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在各地区样本中均未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在4个地区的样本中检出,且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极显著,熊蜂微孢子虫(Nosema bombi)在各个地区均有检出,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显著;季节性差异分析表明,IAPV在不同季节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而BQCV、DWV、N.ceranae和N.bombi在不同季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且春夏季的感染率普遍高于秋冬季;不同转地地区的工蜂肠道内均含有共生菌G.apicola和S.alvi,且两种共生菌含量在不同地区间均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S.alvi和IAPV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作用。【结论】转地蜂场工蜂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表明IAPV、BQCV、DWV和微孢子虫在蜂群中普遍存在;蜜蜂病原物的感染率和肠道共生菌的含量在不同地理区域间差异显著;部分病原物与肠道共生菌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转地放蜂方式对蜜蜂的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35.
436.
为探讨可变剪接基因在宿主响应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前期已获得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进行可变剪接基因分析。在正常的意蜂4日龄幼虫肠道(AmCK),球囊菌胁迫的意蜂4、5和6日龄幼虫肠道(AmT1、AmT2、AmT3)中共鉴定出55 895个可变剪接事件,以外显子跨越和可变3′端剪接为主。各样品的共有可变剪接基因数为8 157个,AmT1、AmT2、AmT3的特有可变剪接基因数分别为207、334和542个。GO分类结果显示共有可变剪接基因分布在50个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可变剪接基因富集在290个pathway,基因富集数最多的是内质网蛋白加工、RNA运输和碳代谢。上述分析结果揭示了可变剪接基因在意蜂幼虫肠道响应球囊菌胁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可变剪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7.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交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 5个群势基本相等的实验蜂群 ,分别从每个实验群里提出 1张具有卵、小幼虫、大幼虫和蛹的子脾 ,放入对应的不同蜂种的蜂群里进行蜜蜂交哺行为研究。结果发现 :东方蜜蜂群拒绝哺育西方蜜蜂的卵和幼虫 ,在 2 4h内西方蜜蜂的幼虫基本被全部清理出房 ;5d后 ,所有没有被哺育而死亡的卵被清理出房 ;有大约 18 5 3%的封盖蛹出房 ,被蜂群接受。而西方蜜蜂群可以哺育少量东方蜜蜂的卵 ,有 7 90 %的卵可以孵化为小幼虫 ,但这些小幼虫连同其他卵和幼虫因不再被哺育而死亡 ,在随后的 6d内被工蜂全部清理出房 ;有大约 8 0 1%的封盖蛹出房。在东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西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或者在西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东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12h内均全部被清理出房。  相似文献   
438.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中肠消化酶活性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中华蜜蜂(A.c.cerana Fab.)和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 Spinola)的成年工蜂、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幼虫之间三种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而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的成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意大利蜜蜂高于中华蜜蜂;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中华蜜蜂高于意大利蜜蜂;同一蜂种内,成年蜂中肠液内的三种酶活性,均高于大、小幼虫,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39.
蜂粮中的细菌对pH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的新鲜蜂花粉、晒干蜂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的蜂粮的平均pH分别是5.63、5.05和4.06。通过接种试验,发现细菌是引起蜂粮pH下降的直接原因,其中植物乳球菌、果糖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是产生有机酸的主要细菌,而利斯特氏杆菌对pH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40.
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的种群特征是蜜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蜜蜂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及分布和种群竞争三方面综述了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