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8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5篇 |
农学 | 64篇 |
基础科学 | 39篇 |
833篇 | |
综合类 | 734篇 |
农作物 | 94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2435篇 |
园艺 | 39篇 |
植物保护 |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15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82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22.
通过对近年来以项目建设形成的人工饲草地、退耕还草地和以群众根据养殖需要自发种植的饲草地以及饲草加工企业的调查统计,研究分析了互助县目前人工草地建设的发展态势和饲草种植、加工利用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演替状况,对恢复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样方法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20个样地的植物种群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其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该草地当前的优势种为异针茅(Stipa aliena);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亚优势种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为0.974,而优势种异针茅仅0.941,说明优势种并不具有最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群落中的地位也不稳定;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具有大的生态位重叠值,其中高山唐松草和乳浆大戟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达0.987,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竞争也较强,表明高寒沙化草地的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取代禾草的优势地位,如不及时治理,草地将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24.
草地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利用Java技术和Web方式实现,分析了用户需求和系统优势,阐明了数据库的设计思路、结构及系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5.
增补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强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以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为材料,在2008和2009年植物生长盛期的7,8月份,采用选择性过滤膜和UV-B荧光灯管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净光合速率(Pn)、稳态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色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对强UV-B辐射的响应,探讨了典型高山植物的UV-B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增补UV-B辐射能引起Pn和气孔导度(Gs)的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第11和16天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呈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对高山植物叶片光合机构仍具有负作用,PSⅡ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反映了UV-B辐射效应的积累。增补初期光合色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呈降低趋势,表明UV-B辐射对光合色素的光破坏是本质的,而基于叶片厚度增加导致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是一种表象。增补UV-B处理没有引起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高山植物叶表皮层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有效保护光合机构,受环境UV-B辐射波动的影响较少。综上表明:增补UV-B后叶片Gs的增加以及单位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增加有利于Pn的提高,但青藏高原强太阳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的光合生理过程仍具有潜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6.
在蝗虫密度为0.05~8.50头/m2的不同类型草地,以投环方式统计不同大小(0.02、0.05、0.10、0.20、0.35m2)的铁环击中或套入蝗虫数,计算调查地蝗虫平均数,以笼罩法作为“真值”对照,对不同大小铁环调查数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密度范围内,以0.05、0.10、0.20m2铁环的调查数较接近“真值”,其精确性随蝗虫密度的高低略有变动。根据草地蝗虫为Poisson分布的特点,采用Poisson置信域和二项式抽样法,建立以0.10m2环中蝗虫的出现率估测平均密度和反估计的二项式抽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最后,以Poisson置信值为概率保证,提出了理论抽样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7.
D.M. Scotney 《African Journal of Range and Forage Science》2013,30(1):10-11
Uittreksel Die groeifunksies benodig vir die simulasie van produksie van ‘n Themeda triandra‐grasveld met behulp van die PUTU 11 simulasiemodel is ontwikkel. Vir die ontwikkeling van die model is die veldproduksiedata van die 1980/81 groeiseisoen gebruik waarna dit suksesvol, vir drie groeiseisoene met uiteenlopende klimaatstoestande, getoets is. In die model is koolhidraatverdeling tussen verskillende plantdele gesimuleer deur van verskillende funksies vir elke groeistadium gebruik te maak. Die hipotese is gestel dat die verskillende plantdele na ‘ n gewenste massaverhouding tot die totale plantmassa streef deur die translokasie van koolhidrate. ‘n Beperkte maksimum tempo van translokasie in en uit plantdele is gestel. Die werklike translokasietempo verander sigmoidaal met die relatiewe massaverhoudingafwyking. 相似文献
28.
了解根际土壤养分碳、氮和磷的转化和循环利用是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性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根本问题。草地根际过程能够反映土壤碳、氮和磷等养分的周转速率,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竞争和捕获,维持根际微环境中各组分的养分平衡,同时与作物相比,草地土壤中养分元素碳、氮和磷的耦合性更强。因此,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维持养分转化和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报道,调控根际微环境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关键物质-根际分泌物,同时根际分泌物也是介导根际微生物和根际酶活性的关键物质。当草地环境发生改变时,该区域的根际分泌物、根际酶活性和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导致该区域土壤养分的供应量和有效性发生改变,最终影响草地生产力和养分的有效利用效率。因此,深入探究草地根际过程对养分循环的调控机理,对于揭示草地植物与微生物间养分物质的分配利用和养分收益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根际分泌物、根际酶和根际微生物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和互作机理,总结草地根际过程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并对草学领域未来在根际微域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29.
人文因素视域下西藏草地退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藏藏北地区那曲市附近3个典型乡(镇)——那曲镇、罗玛镇、孔玛乡所属的行政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的牧户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以透过人文因素视角对草地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挖掘和剖析牧户特定的生态观念及生产方式,从而为该地区草地—家畜—人群生态体系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草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表明,70%的牧户认为草地质量变差,且65.0%的牧户认为鼠、虫害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在对草地退化所采取措施的认知中,21.7%的牧户认为应该减少牛、羊数量。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补播不同品种豆科牧草早期建植情况,试验选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6种豆科牧草在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进行补播,对补播牧草当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出苗率及存活率最高,分别为60%和92%。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幼苗株高最高,分别为13.34和13.74cm;二者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60cm·d-1和0.179cm·d-1;达乌里胡枝子出苗率和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67%和0%。天然割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早期建植能力最强,其次是小叶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早期建植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