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模拟增温和增雨对冷蒿营养元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控制温度和降雨条件模拟气候变化,设计4种试验处理,研究对照(CK)、增温(+2℃,IR)、增雨(+ 120mm,W)和增温+增雨(IRW)处理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不同部位(生殖枝与营养枝)营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增雨及其耦合作用对冷蒿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增温效果不显著,而增雨显著影响冷蒿对N、K、Mg、Zn、Fe、Mn、Ni元素的吸收和分配(P<0.05);冷蒿不同部位对N、K、Mn吸收与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增温、增雨与不同部位之间无明显耦合作用.说明长期增温与增雨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状况和植物内在生长节律,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82.
以复杂系统模拟为手段,以生态与经济双赢为目标,进行耕地与生态用地的联合调配策略的设计、仿真与优选,旨在通过两种土地的合理调配,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以生态修复促超负荷耕地休养。在人口、经济、耕地和生态用地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以耕地污染严重、后备用地紧缺、地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天津市为例,建立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Tianjin System Dynamic,TSD)并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仿真值与实际值误差<5%,因此模型有效。在确定模型有效之后,应用TSD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的天津市2016—2025年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结果。本文设置了两种与系统惯性发展相比较的调配策略——耕地资源省域内调配策略和耕地资源跨省域调配策略,并对上述3种情景分别进行仿真。结果显示:1)按当前的惯性趋势发展,2025年受损耕地可以得到修复,耕地数量能够满足耕地红线要求,生态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耕地产出压力会突破警戒阈值,因此存在潜在的粮食危机;2)耕地与生态用地省内调配情景下,虽然可以降低耕地的产出压力,但生态安全有所减损,而且耕地产出压力仍高于警戒阈值;3)允许耕地跨省域调配情景下,耕地产出压力可以降低到警戒值之下,而且生态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比较3种仿真结果可知,允许耕地跨省域占补情景下的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效果最好,可以使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更灵活,更好地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以上说明本文所构建的TSD模型进行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研究是有效的,一方面可以为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调配策略的优选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后备耕地紧缺的优化开发地区确定跨省域占补数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锰过量对平邑甜茶的生长以及对15N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加大,植株的生物量显著降低,50、150、300、450 mg/kg 4个处理的总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84.2%、73.6%、51.7%和39.6%;处理的根、茎、叶中Ndff值均低于对照;茎中15N分配率随处理浓度加大而逐渐升高,根和叶中15N分配率均以150 mg/kg为界,分别呈先升高后降低和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植株15N利用率随锰浓度加大而显著降低,50、150、300、450 mg/kg 4个处理的15N利用率分别是4.546%、2.170%、1.842%和1.166%,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4.
目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城乡差距或区域财富分布严重失衡,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和“城市偏向”的二元社会制度使然,深层原因即财政取向和使用的不平衡。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理应着重用税权的规范和控制,并采取如下措施,调整预算编制对农村支出的比重,加大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实现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并重。  相似文献   
85.
遵循相应的理论如生态群落化理论、生态效益评估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多样性理论、植物配置的空间与功能理论等,并根据植物所特有的形态、生理特点和文化内涵,依据民权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园空间和功能分区的不同,探讨校园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使植物与环境相互协调,并突出校园的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86.
川西云杉人工林养分含量、贮量及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系统植物子室中 ,营养元素总贮量为 12 2 9 5 0 2kg·hm- 2 ,其中乔木层贮量为 949 36 2kg·hm- 2 ,贮量最多 ,占 77 2 2 % ,灌木层、草木层、苔藓层及枯落物层分别为 42 85 6kg·hm- 2 (3 4% )、15 95 1kg·hm- 2 (1 30 % )、15 36 1kg·hm- 2 (1 2 5 % )和 2 0 5 972kg·hm- 2 (16 73% ) ;人工林生态系统 5种大量元素的积累为 2 116 96 0 97kg·hm- 2 ,其中土壤子室为 2 10 493 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99 432 % ,植物子室为12 0 2 89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0 5 6 8% ;比较分析了迹地、人工林及原始林土壤子室的养分状况 ,其养分能够满足人工林的正常生长 ,但密度过大是人工林 2 6年后生长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不同林下生境闽楠生长影响及表型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5,5(2):57-60
为合理配置林下闽楠更新层,在福建明溪对不同林下生境下10年生闽楠的生长表现及表型可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生境对10年生闽楠的生长有着显著性影响,在促进闽楠生长方面林冠林隙>林冠下。林下生境的选择与配置是林下闽楠人工林培育关键措施。(2)林下生境对闽楠植株形态有着显著性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表型可塑性。林冠林隙生境闽楠的冠长及树冠率显著性大于林冠下的。(3)林下生境未显著改良闽楠的树干生物量分配、树根生物量分配比及冠根比;林冠林隙生境的枝、叶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高于林冠下生境,有着强烈的表型可塑性。表明在适合闽楠生长的林冠林隙生境下,闽楠通过增加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快速的资源获取而促进生长的策略;在不适宜生境时则通过减少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保守生存策略,进行缓慢的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西部工业城市二氧化硫(SO_2)排放总量分配方案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定量化的基尼系数理论,结合城区19个SO_2主要污染源分布及其排放情况对原有总量分配方案进行分析和调整。通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软件对总量分配方案调整前后城区地面SO_2浓度贡献进行预测。[结果]调整后城区SO_2地面贡献浓度降低。[结论]基尼系数理论用于评价和优化SO_2总量分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Tree growth variables and more complex derived variables such as vigor index have all been linked to the ability of lodgepole pine (Pinus contorta var latifolia) trees to defend against insect herbivores, particularly mountain pine beetle (Dendroctonus ponderosae Hopkin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These variables are considered indirect measures of carbohydrate reserves. Trees with high vigor index values have high growth rates and are assumed to have high carbohydrate reserves. However, this critical assumption was untested for lodgepole pine.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hydrate concentration and tree characteristics. We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of root starch in 10 pure lodgepole pine stands of different ages in the Canadian Rockies which had been fertilized, thinned, fertilized and thinned or left untreated in a 2 × 2 factorial design. Both fertilization and thinning increased basal area increment while only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lateral branch growth in the crown.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fertilization decreased root starch reserves although it increased basal area increment; thinning had no effect on root carbohydrates. Root starch reserve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basal area increment and vigor index in both fertilized and unfertilized plots, however, the best predictors of starch reserves were height-to-live-crown and cambial surface area below the live crown; starch reserves declined as both of these variables increas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large carbon sinks associated with long boles below the crown,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crown and stem as a result of fertilization are detrimental to building starch reserves in the roots.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亚热带人工草地土壤微量元素Co、Cu、Zn和Cr在速效库内的动态、土壤中全量的动态、牧草中的含量动态,以及各流通库的分布进行研究,探明了上述微量元素在牧草中的季节动态,土─草─畜中的分布特点以及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