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2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853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54篇
  1577篇
综合类   904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31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345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VI-LST遥感模型在福建省干旱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指数(VI)和地表温度(LST)是描述地表特征信息的2个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基于VI和LST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对2000年以来福建省三起比较严重的干旱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拟合特征空间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高于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拟合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VI-LST遥感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地表水分供应状况,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的空间分布和旱情动态发展过程,干旱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气象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在福建省抗旱减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通过玉米水分控制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生育期叶片气孔导度、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谱反射率等,以分析玉米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谱植被指数的相关性,从而建立基于光谱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的叶片气孔导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中、长波区的反射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上升,但叶片气孔导度(Gs)、叶面积指数(LA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随着土壤水分的下降而降低;玉米NDVI和RVI与单叶片和冠层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P〈0.01),且对单叶片气孔导度的拟合效果优于对冠层导度的拟合效果,而经土壤湿度订正的RVI监测模型优于NDVI监测模型。表明通过测定冠层反射光谱率可实时、迅速地定量监测玉米叶片的气孔导度,为大面积作物气孔导度估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朱军  陈骏  姜霞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2):95-97,101
为揭示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与土壤特性的关系,为该保护区或类似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管理,森林植被的恢复与更新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内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5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林下的土壤表层容重最小,孔隙度、持水量、初渗和稳渗速率表现最高,土壤平均有机质、氮素、磷素、速效钾的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最高.说明,该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较疏松、通气性能好,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土壤的肥力状况最好.丝栗栲—山矾林(Castanopsis argesii-Symplocos sumuntia)在土壤的理化性状方面综合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应用无人机多光谱技术估算矮林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光合参数的有效分析模型和方法,本研究以矮林芳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其冠层六波段光谱反射率,同步测量其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4种光合参数,采用最佳指数因子(OIF)筛选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组合作为自变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构建自变量与光合参数的估算模型,并分析比较各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矮林芳樟光合参数与叶片红边波段2(中心波长750 nm)和近红外波段(中心波长840 nm)反射率有密切关系;红边波段2、增强型植被指数2(EVI2)、红边叶绿素指数(CIrededge)组合的OIF值最大,为0.012 6,可作为模型自变量的最佳组合;Pn、Ci、Gs、Tr 4种光合参...  相似文献   
75.
苗武  史正涛  陈骏  韦海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131-134,140
根据松华坝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按不同植被类型选择了次生林地、人工林地、园地、耕地四种类型,共挖取36个典型剖面进行采样调查,分别对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和贮水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次生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好,人工林地的最差;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园地的植被变化过程是流域内水源涵养功能恶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针对高分六号影像数据面向植被类型、特别是湿地植被信息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进行研究,为高分六号数据在湿地资源监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高分六号影像数据,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开展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中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从影像信息特征、最佳指数因子以及光谱特征曲线和地物可分性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基于GF6/WFV数据的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样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信息提取,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波段组合4(R)-5(G)-1(B)识别植被类型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9.15%,Kappa系数为0.8463。

结论

波段组合4(R)-5(G)-1(B)为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本研究可为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区的退耕还湿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明确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模式效果差异以及养分对酶的影响关系,为石漠化地区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壤酶活性为恢复效果的衡量指标,采取基于模糊数学的土壤质量评价办法,得到不同模式下土壤酶指数,用以比较恢复模式的效果。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采取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土壤理化环境和酶活性环境,进而分析不同土壤理化环境对不同酶环境的影响。[结果]酶活性大小排序为:灌草模式针阔混交林模式阔叶林模式针叶林模式裸地;由结构方程模型和有机质、全磷估计出的养分子环境对由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构成的酶活性环境存在显著正影响。[结论]灌草模式和针阔混交林模式对石漠化恢复有较好作用。养分环境对酶活性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78.
海州露天矿废弃地植被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宝勇  李艳军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304-1306
通过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废弃地上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依据海州露天矿废弃地的复垦年限及植物生长状况,将废弃地划分为4个类型,并提出适合该区生长的植物种类与优化配置模式,对海州露天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部分地段植被属于植物群落演替的顶极阶段。经过调查分析,该区地带性植被为油栎类、槭类和山杏等乔木树种组成的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同时存在4种植被型和7种植被亚型10个群系20个群丛,体现出由温带草原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0.
对深圳笔架山公园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植被景观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稀树草坪和果园景观等5类;对主要景观代表植物物候特征进行观察,确定植物物候变化,探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园整体植被景观多样性不高,建议在山林景观中种植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乡土树种,增加色彩和空间的变化,提高多样化的景观效应;建议在稀树草坪景观中栽培多种观花灌木,促进其景观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