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61.
10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系)在民勤县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勤县对引进的10个饲用型甜高粱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折合生物产量以大力士最高,为167 510.40 kg/hm~2;辽甜15-1次之,为166 206.45 kg/hm~2;牛魔王居第3位,为155 817.90 kg/hm~2;克沃5号居第4位,为153 633.45 kg/hm~2;猛犸1180居第5位,为130 978.80 kg/hm~2。5个品种(系)的生物平均折合产量均在120 000.00 kg/hm~2以上。其中大力士、牛魔王、猛犸综合性状突出,茎秆汁液糖锤度适中,无病虫害发生,可作为民勤县适栽品种推广。辽甜15-1和克沃5号平均折合生物产量、茎秆汁液糖锤度、籽粒平均折合产量均较高,但辽甜15-1蚜虫发生较重。克沃5号叶部病害中度发生,茎叶早衰程度重。这两个品种(系)应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362.
1991年冬,广东四会县龙湾镇农技站进行了1.33公顷(连片面积)紫云英绿肥的高产栽培试验。1992年3月18日,经上级有关部门联合验收:每亩(1/15公顷)平均鲜草产量达到5156.6公斤,其中最高的0.4公顷鲜草产量达到34996.5公斤,折公顷鲜草产量87492公斤。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363.
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部分"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性状指标、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株高、茎粗、分枝、根瘤数、单株重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50%、42.34%、18.75%、18.18%、87.07%和33.2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9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产量平均增产9 591.9 kg/hm2,提高了13.50%。处理7(N0P3K2)即高量磷和中量钾配施的鲜草产量最高,达到94 641.6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了33.22%。处理7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N、P、K)的累积最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6.53%、34.40%、24.47%。可见,增施磷钾肥是提高当前肥力水平下紫云英产量与植株养分累积的有效途径。合理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对翻压紫云英作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64.
陇东天蓝苜蓿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天蓝苜蓿生长旺盛期与鲜草产量形成有关的11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为自变量,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节间数、侧枝数、侧枝节间数、分枝长度侧枝长度、主枝茎粗、侧枝茎粗8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分枝数、分枝长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分枝节间数、侧枝长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分枝叶柄长度、侧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3个性状呈负相关,其中与自然高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分枝数>侧枝长度>分枝茎粗>侧枝节间数>侧枝茎粗>侧枝数>侧枝叶柄长度>主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各性状通过分枝长度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通过自然高度表现出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5.
张桂才 《湖南农业》2006,(10):18-18
矮象草为多年生禾本科饲草。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农田及红壤、黄壤和沙壤中均生长良好。最佳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行距、株距均为7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种茎40公斤~50公斤。年刈青四五次,每次刈青后,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0公斤对水追施,每667平方米鲜草产量为8吨~15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3.34%~16.58%。病虫害少,牛、羊、鱼均爱食。  相似文献   
366.
长汀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长汀县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品种,选择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紫5号和闽肥3号在性状特征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在割青鲜草量和留种量方面,闽紫5号和闽肥3号也明显高出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闽紫5号品种为5个引进晶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晶种,适合长汀县上壤、气候条件,可作为长汀县高产紫云英种植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367.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 < 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 ×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368.
[目的] 研究不同消杀时间,秸秆基质以及布设方法对基质发霉和小麦、玉米籽粒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优化秸秆作为鲜草生产基质材料的方法,降低大规模鲜草生产成本。[方法] 以小麦、玉米籽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煮沸消杀时间基质材料发霉情况,不同秸秆基质的小麦、玉米籽粒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设置不同布设方法、颗粒大小以及物料比例,分析幼苗生长高度。[结果] 作为基质材料蒿秸秆需消杀30 min,芦苇秸秆需消杀60 min,玉米、谷子、大豆、柠条秸秆需消杀120 min。小麦、玉米籽粒在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基质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滤纸上无显著(P>0.05)差异。基质间布设方法的小麦、玉米幼苗高度高于其他组。在生长10 d时,粗粉与细粉基质材料处理的小麦、玉米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在生长3、7、10 d时,小麦在不同物料比例处理下的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整个观测期内,玉米在不同物料比处理下的幼苗高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工厂化鲜草生产中选择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作为基质材料较好,生产前基质材料需进行消杀处理,消杀时间不低于120 min;选择基质间的布设方法,秸秆颗粒长度为2 cm左右,小麦3∶1的物料比例、玉米4∶1的物料比例进行鲜草生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9.
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的品质和生长性状,以冬黑麦、早熟燕麦、大麦、小黑麦、燕麦、光叶紫花笤、蓝箭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鲜干比,通过饲草品质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冬黑麦生育期达288 d,冬黑麦鲜草产量在6月28日达最大值,为3 994.6 kg/亩,其鲜干比最大值在6月 5日。小黑麦及小黑麦混种模式的粗蛋白、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燕麦+豌豆饲草混种模式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较冬黑麦分别低10.9%、14.0%。相对饲草品质最高的是小黑麦+蓝箭3号,RFQ值为160,其次是燕麦+蓝箭3号,RFQ值为153。冬黑麦生物产量和饲草品质均较高,在东北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0.
为探讨各时间段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根据逐月气象数据,将2012—2019年的降雨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按照时间段分别分成13组,对降雨量、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的各组数据与天然草地鲜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最高,3—7月总降雨量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39,P=0.009<0.01),3、4月的降雨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2—7月平均气温与鲜草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840,P=0.009<0.01),2月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日照时数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回归定量分析显示,3—7月的总降雨量每增加1 mm,鲜草产量增加289.693 kg/hm2,2—7月的平均气温每增加0.1℃,鲜草产量增加144.93 kg/hm2。降雨变化对鲜草产量的变化量影响较平均气温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