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9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676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722.
723.
为解析南阳黑猪种群中脂肪表型极端差异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基础,本研究以南阳黑猪种群中体重相近但脂肪表型差异明显的6月龄全同胞或半同胞个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统计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脂肪组和低脂肪组的样品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整合课题组前期转录组数据分析南阳黑猪脂肪沉积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功能基因。结果表明:1)高脂肪组肌内脂肪含量((4.96±0.62)%)显著高于低脂肪组((3.61±0.11)%)(P<0.05),高脂肪组平均背膘厚((43.74±2.33)mm)极显著高于低脂肪组((28.36±4.17)mm)(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性状(剪切力、pH45 min、蒸煮损失和48 h滴水损失)在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各项性状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本次测序共得到208.00 Gb有效序列数据,测序覆盖度达98.68%以上。在高-低脂肪组共检测到25 827 09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5 802 822个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56 358个染色体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及1 898个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通过对SNP非同义突变和InDel移码突变进行功能注释,发现所鉴定到的209个组间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到mTOR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以及ABC 转运蛋白信号通路等与脂肪沉积相关的通路中;3)与课题组前期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后筛选到2个与脂肪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PLP1和ITGA6),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变化可能是影响南阳黑猪肌内脂肪沉积出现差异的关键。综上,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到了南阳黑猪群体内影响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和位点,为进一步研究猪脂肪沉积调控机制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4.
豫西黑猪作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品种,其种质资源面临着基因混杂的风险。通过对豫西黑猪的线粒体COXI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其他22种不同猪种的COXI基因进行序列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ML法)和邻接法(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探究其与其他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及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3个猪种该基因序列保守位点和变异位点分别占总位点的96.5%和3.5%,不同猪种间线粒体COXI基因的相似度均在96.5%以上。豫西黑猪线粒体COXI基因表现出明显A、T碱基偏好性。系统发育树和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豫西黑猪种内遗传距离较近,并且与杜洛克猪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豫西黑猪与杜洛克猪之间存在基因混杂情况。 相似文献
725.
726.
727.
东极黑猪是在我国东北部发现的一种新黑猪群体,试验旨在了解东极黑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极黑猪遗传资源.通过50k SNP芯片研究426头东极黑猪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同时加入20头大白猪及20头民猪数据开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东极黑猪57466个SNPs中有47389个SNPs通过质检;PCA结果显示,3个群体分别聚类,东极黑猪与另外两个猪种区分明显;东极黑猪群体中部分个体遗传关系较近,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遗传距离为0.0977~0.3589,平均值为0.2752;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析发现该群体平均ROH为317.3 Mb,主要分布在200~300 Mb,群体平均近交系数(FROH)为0.133,说明存在近交情况.根据基因组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东极黑猪群体分为15个家系.综合分析表明,东极黑猪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独特,但存在近交,建议引入新血统以防遗传多样性丢失. 相似文献
728.
华晶忠;王正丹;郝桐;雷亮亮;马铮财;刘庆雨;高一;张志彬;李娜 《中国畜牧杂志》2024,(4):259-26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添加剂对新吉林黑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75.68±3.28)kg、约4月龄的新吉林黑猪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黑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基础上添加0.5%复方中草药(由黄芪、人参须、党参、山楂、陈皮和红枣配制而成),饲喂体重达到115 kg时屠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新吉林黑猪平均日增重增加、耗料增重比降低(P<0.05),胴体斜长、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增加(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球蛋白A水平升高(P<0.05),肉色红色度加深、肌肉剪切力下降和肌内脂肪含量升高(P<0.05)。由此可见,由黄芪、人参须、党参、山楂、陈皮和红枣所配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添加剂,能够提高新吉林黑猪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改善肉色和嫩度。 相似文献
729.
何晓锦;郭建华;刘洪江;伊宝;于光辉;王源 《中国畜牧杂志》2024,(4):131-135
为了探究里岔黑猪在种群形成过程中分子层面留下的选择印迹,本实验以里岔黑猪保种场的441头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猪50K SNP芯片“中芯一号”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基于等位基因频率谱的Tajima's D检验方法进行群体内选择信号检测,并将受选择的区域与猪QTL数据库及Ensemble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与猪QTL数据库比对,共得到1 722个重叠QTL,涉及肉质、繁殖、生产、健康、外貌等性状。与Ensemble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共找到了319个重叠基因,结合基因注释与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到7个重要功能基因,包括CEBPB、FSHR、CCL16、RORA、TRIM24、RASSF2和EXT1,参与卵泡发育、机体免疫、成骨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这些基因与里岔黑猪繁殖力高、抗病力强、多肋等优异性状相关。本研究结果对里岔黑猪群体的保种育种以及优异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0.
旨在开展GREB1L和MIB1基因多态性与肋骨数和胴体性状(胴体长、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及胴体重)关联分析,筛选关键功能位点。本研究选取屠宰日龄为215天的317头健康北京黑猪,并提取耳组织DNA,对GREB1L和MIB1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等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变异位点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与肋骨数和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共筛选到6个SNPs,包括GREB1L基因的3个同义突变、MIB1基因的2个同义突变和1个内含子区的可变剪切突变。将6个SNPs分别对肋骨数和胴体性状使用Duncan’s多重检验统计分析发现,GREB1L基因上的3个同义突变6:106574972 G>A、6:106648540 C>T、6:106648558 A>G与性状关联均不显著(P>0.05);MIB1基因上的1个同义突变6:106936590 C>T与胴体长显著相关(P<0.05);而内含子15~16的6:107016475 A>G可变剪切突变与肋骨数显著相关(P<0.05);第三个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