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9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9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676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国产重组猪生长激素对猪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日龄、体重相近,体重60 kg 的北京黑猪纯系36头,分为3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每天分别注射国产重组猪生长激素(rpST)0 mg/头(对照组)、2 mg/头和3 mg/头。共注射28 d.实验猪饲喂含粗蛋白16%的全价配合饲料.测定表明:每日注射3 mg 组比对照组增重速度提高24.46%(增长4.72kg)(P<0.05),饲料增重比由3.92降至3.03(P<0.05)使饲料转化率提高22.70%;注射2 mg 组比对照组增重速度提高21.42%(增长4.15kg)(P<0.05),饲料增重比由3.92降至3.13(P<0.05)使饲料转化率提高20.15%。屠宰分析表明:注射3 mg 组和2 mg 组分别比对照组多产瘦肉3.76 kg和3.06 kg,分别提高11.96%和9.73%;脂肪率分别下降12.42%和3.45%.结果证明,国产重组猪生长激素对提高猪增重和胴体品质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92.
693.
694.
赣东黑猪是江西省八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该品种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于近几年非洲猪瘟、环保拆迁、饲养地方猪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包括赣东黑猪在内的众多地方优质种猪濒临灭绝.为了拯救地方猪种质资源,笔者从赣东黑猪的历史现状、保种措施、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现在非洲猪瘟形势下地方猪的保种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5.
696.
697.
698.
2009年12月4日,20匹德保矮马及一批德保黑猪被成功引进广西畜牧研究所保种场。德保矮马是世界稀有优良马种,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德保、靖西等县,身高100cm左右,最矮的仅有85cm。 相似文献
699.
选择2013年春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胎次相近、体重35k左右的烟台黑猪仔猪80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26头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2组26头饲喂中等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3组28头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0头猪。结果表明,肥育期和全期日增重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4.36%(P〈0.05)、4.18%(P〉0.05)和9.87%(P〈0.05)、4.42%(P〉0.05);全期料重比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9.30%和0.92%。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都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04%(P〉0.05)、2.04%(P〉0.05)和4.53%(P〉0.05)、5.70%(P〉0.05);瘦肉率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55%(P〉0.05)和3.75%(P〉0.05)。滴水损失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45.61%(P〉0.05)和26.97%(P〉0.05);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都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低,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降低14.59%(P〉0.05)、14.50%(P〉0.05)和10-38%(P〉0.05)、0.57%(P〉0.05);肌内脂肪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95%(P〉0.05)、32.37%(P〉.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0.48%、2.09%和0.31%、3.84%,组间差异不显著。棕榈酸以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6.08%(P〉0.05)、7.15%(P〈0.05);硬脂酸和亚油酸以高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中等蛋白质水平组和低蛋白质水平组提高1.78%(P〉0.05)、7.74%(P〉0.05)和32.97%(P〉0.05)、11.67%(P〉0.05);油酸以低蛋白质水平组最高,分别比高蛋白质水平组和中等蛋白质水平组提高4.82%(P〉0.05)和1.44%(P〉0.05)。 相似文献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