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61.
豆科植物骆驼刺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刺的形态解剖、植物分类、生态适应性、繁殖生物学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骆驼刺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骆驼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探讨了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对自然植被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经刈割处理后,比叶面积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春季刈割比秋季刈割升高幅度更大;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春季刈割与秋季刈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对全碳含量和叶绿素a/b无显著影响(P0.05);而春季刈割与自然生长和秋季刈割相比,全氮含量、氮磷比、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从叶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指示作用分析,刈割可能会造成骆驼刺植被的养分保有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下降。但在经济效益方面,秋季刈割会增加骆驼刺的生物量。因此,综合考虑对骆驼刺植被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满足牲畜饲草供应量的要求,推荐秋季刈割作为一种适时利用骆驼刺资源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3.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4.
骆驼刺养鸡     
《新疆畜牧业》2014,(3):24-24
通过测定分析得知骆驼刺(Alhagipseudalhagi)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及大量生理上必需的微量元素。经小鼠游泳试验和果蝇寿命试验不仅表现出加喂骆驼刺种子油的小鼠游泳耐受时间明显提高,而且在添加种子油培养基中培养的果蝇寿命延长率高达21.43%~22.56%。骆驼刺种子油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开发的强身健体、防癌延寿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65.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不同浓度硫酸溶液、蒸馏水浸种及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硫酸浸泡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以浸泡20 min的萌发率最高,达92.5%。蒸馏水浸泡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影响显著,以浸泡6 h的萌发率最高,达99.0%。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影响极显著,以0.2%NaCl溶液中萌发率最高,约为66.7%。  相似文献   
66.
采用超声波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对骆驼刺碱性精油萃取条件和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抗旱节水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骆驼刺碱性精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KOH溶液作为提取剂,KOH溶液与骆驼刺粉质量比为8:1,浸提搅拌时间〉72 h。在该条件下骆驼刺精油的萃取率可达25.2%。以骆驼刺碱性精油为主要原料研发的FZ-多功能生物抗蒸腾剂对新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均有较好的抗旱节水作用,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1.0%~17.0%。  相似文献   
67.
从解剖学特征看骆驼刺属植物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在新疆分布较普遍的两种骆驼刺进行了解剖学对比观察,并与典型的旱生及中生植物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结合它们的生境特点,对其耐旱性及生态类型的划分予以了探讨,结果如下: 1.骆驼刺属植物具有一些重要的旱性结构,如:厚的角质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及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木质部导管,具发达的管腔及厚的管壁、叶与茎中具大量的粘液细胞或胶囊等等。两种骆驼刺相比较,骆驼刺比疏叶骆驼刺旱化程度高。2.与典型的旱生植物蒙古沙冬青及典型的中生植物播娘蒿比较,骆驼刺属植物的旱化程度低于前者而高于后者,结合其生境特征,该屑植物应属于中生向旱生过渡类型,趋向旱生。  相似文献   
68.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离体根系为研究对象,在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人工控制试验田设置3种根长处理、3种种植深度处理、5种灌溉处理,进行三因素完全交互试验。结果显示,在其它两种影响因素相同情况下,疏叶骆驼刺出苗率随根长的增加而减小,根长为10cm时出苗率最高;随着种植深度的加深出苗率逐渐增大,种植深度为30cm时出苗率最高;出苗率在灌水10m~3·m~(-2)、7月30日灌溉一次处理下最高。除灌水处理与种植深度的交互作用外,其它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出苗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研究得出,10cm根长、30cm种植深度、10m~3·m~(-2)灌溉一次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69.
干旱荒漠区植物骆驼刺的耗水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植物的耗水量是其生态需水量的一部分,也是确定其生态需水量的基础。额济纳旗位于黑河的下游,属于干旱荒漠区,全区域只在河流沿岸依靠地下水形成天然绿洲,骆驼刺是天然绿洲上的一种常见多年生天然矮灌木,具有额济纳旗天然植物根系生物量比地上部分生物量大的多且侧根十分发育的共有特点。因此搞清骆驼刺的耗水规律及耗水量将为认识额济纳旗区域内其它天然植物的耗水量及其耗水规律提供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将为维持额济纳旗现有天然生态不再恶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由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有效长度得到的折算因子与可能蒸散量的积成功地确定了骆驼刺实际蒸散量即其耗水量。得出额济纳旗天然矮灌木骆驼刺林地的年耗水量为132.00mm。并得出额济纳旗矮灌木骆驼刺的耗水量主要来源于潜水蒸发量与土壤贮水量。  相似文献   
70.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研究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科牧草混合后,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较苜蓿显著提高(P0.05);青贮90 d后的所有青贮饲料,乳酸菌数量明显上升,酵母菌数量明显下降;混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甲醇、乙醇、丙醇含量显著低于苜蓿青贮(P0.05或P0.01),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青贮(P0.01);混贮饲料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骆驼刺(P0.01),混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好,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及以上时,均能改善苜蓿青贮品质。研究结果为骆驼刺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无添加剂高水分苜蓿青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