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我的书斋     
1969年下乡到生产队时,我带了一个书箱,里面放着诸如《马克思传》这样政治色彩浓厚的读物,还有一些科普杂志。那算是我最早的"书斋",尽管与"斋"这个词的本义相距甚远。起初我们几个男生住在瓜棚里,除了一张炕,别无长物,那个箱子只  相似文献   
192.
一、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和机器的社会主义应用马克思指出:“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工具的革命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革命性运用,带来的是社会关系的、所有制的、生产的、生活的、物质的、精神的、观念的、方式的、思维的等等一系列最深刻最革命的变化,是社会形态不断高级化的推动力。马克思研究机器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应用,中心是说明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它主要不是讲机器本身,而是讲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主要不是讲生产力,而是讲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机器的应用使生产更加社会化,但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93.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管理、科技投入水平、社会资源(资金)投入诸多方面。就农业而言,劳动对象——土地,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个定值。劳动者的能力——熟练程  相似文献   
194.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所承载的教育功能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根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以"人本"为出发点,研究人的本质属性,探讨人的发展需求,是开展全方位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应积极树立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创设优质育人环境,创建多元育人平台和创立精品育人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5.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出现了某些偏差,表现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的功利化、重幸福享受轻幸福创造、重个人幸福轻大众幸福等倾向。马克思建构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相统一的科学幸福观。以马克思幸福观为指导,提升对幸福的认知能力,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重塑大学生幸福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6.
依据马克思的利益观,对利益问题的理解要坚守唯物史观立场,利益的实质是调节社会关系。生产经营观念是农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重工保农”再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变迁对社会关系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为弱化消极影响、实现多重利益关系的和谐要进一步构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197.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其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的首创,这种首创性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终历史和逻辑结论是共产主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我们认识全球化的一把钥匙,我们要全面辩证分析全球化,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8.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城乡关系的趋势、演变动力、对立的弊端和实现融合的途径,指出农村与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与工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为了消除城乡分离,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改变以往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思路和模式。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承袭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为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9.
交往是人类历史前后相继的纽带或桥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又为进一步交往创造物质条件,又决定交往的形式及其变革。交往是社会互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交往关系在时间、空间上的扩大化,交往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存在的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为理论指导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最终依据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中国化实践总结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反贫困事业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前提,坚持科学发展方式为动力源泉等四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