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1794篇
农学   941篇
基础科学   599篇
  222篇
综合类   6720篇
农作物   688篇
水产渔业   549篇
畜牧兽医   1962篇
园艺   2336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1225篇
  2010年   1227篇
  2009年   1286篇
  2008年   1615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253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又是菊黄蟹肥时节。在皓月当空的金秋之夜,持蟹把酒,对菊赏月,实乃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持蟹赏月之际,却鲜有人知螃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食用安全禁忌。  相似文献   
32.
胡梦红  王有基 《内陆水产》2004,29(12):37-38
河豚产于我国。有9属39种,常为我国食用和养殖的有暗纹东方啬屯、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等。河豚的营养价值比鳜、对虾等名贵水产品还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由于河豚内脏有剧毒,故其加工业需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33.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它自殷周、唐、宋一直至今,长盛不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学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国茶文化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品质,对中国人的人性、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4.
百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鸦葱     
饶璐璐 《蔬菜》1997,(5):10-10
鸦葱(Blacksalsify)10008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饶璐璐鸦葱通常被称为黑婆罗门参或菊牛蒡。为菊科鸦葱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作一、二年生栽培。以嫩叶和肉质直根为蔬,而主要以采收地下肉质根为产品。其肉质根脆嫩味甜富含维生素B1和B2,以及菊糖...  相似文献   
36.
37.
以花蕾供人们食用的黄花菜是我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营养保健菜。相传公元前200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人工种植。发展到明代时,诗人张丰以“沿村郁郁树森森,一半桑阴半拓阴。莫笑农家无宝玉,满地黄花是金簪”描绘了当时的生产盛况。黄花菜营养丰富,每100克黄花菜含总糖42.6~56  相似文献   
38.
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指以收获青嫩玉米穗,当水果直接食用或经烹饪食用的一类玉米。其经济效益一般为收籽粒玉米的2~4倍,比种水稻效益要高1倍以上,一年可种1~2季。1甜玉米的生育特征甜玉米带有显著提高籽粒含糖量的相关隐性突变基因。甜玉米的籽粒一般比普通玉米轻,种皮皱缩,籽粒秕瘪。甜  相似文献   
39.
40.
最近,上海连续发生食用问题猪肉及猪内脏导致的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发病。而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还是让人们深恶痛绝的“瘦肉精”。那么,“瘦肉精”究竟为何物?它对人体健康有多人危害?在养猪生产中为何屡禁不止?今后如何加强对生猪饲养、屠宰及肉品上市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切实保障食用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