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69篇
综合类   73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794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牧区总面积426.62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4.4%。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健康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0L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L水。目前,全球每6人中有1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在中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牧区安全供水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同农村安全饮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列举了牧区安全供水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82.
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牧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是牧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牧区水利建设中要找准位置,通过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水利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3.
我国沙棘工业原料林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19,(1):I0001-I0002,I0003,I0004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是一种发源自青藏高原,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一般呈灌木状,在西南地区多呈小乔木、乔木状生长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多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沙棘多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亚种,而从俄罗斯、蒙古引进的所谓大果沙棘,多为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monglica)亚种。  相似文献   
84.
天然打草场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内陆的生态屏障。目前中国打草场分布状况、分布面积、产量高低等信息十分缺乏,严重制约饲草储备和救灾应急功能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基于2009-2011年的Landsat TM5影像数据,并借助野外调查点和目视解译方法对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0.35万hm2,目视解译结果的平均解译精度达到76.78%。其中,内蒙古天然打草场面积居首位,面积为688.04万hm2,其次是松嫩平原草原区,打草场面积为91.80万hm2,河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打草场面积最小,为20.51万hm2。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180.89万hm2,科尔沁沙化草原天然打草场约为96.44万hm2,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天然打草场面积约为395.40万hm2。研究区天然打草场的植被类型以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地草甸类为主,少量分布在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全国半干旱区域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5.
利用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9个观测站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高原地区的湍流输送特征,并对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地表潜热产品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进一步在潜热模型中引入MODIS昼夜地表温度来估算研究区的地表潜热,并将估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下垫面以裸土/稀疏植被为主的阿里站能量输送以感热为主,其他观测站的湍流输送则以潜热输送为主;MODIS潜热产品在高原各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产品在高原东部偏东地区适用性较好,其他地区适用性较差,且高原西部的潜热有效数据大量缺失;而新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弥补高原西部地表潜热的缺失,还可以提高地表潜热的估算精度,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77,均方根误差仅为29.8 W/m2,相对误差为35.59%;模型给出的高原地区地表潜热区域分布特征与高原的地表覆盖类型吻合较好,说明模型给出的高原地表潜热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和泥石流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的影响.其中邛海的泥沙淤积问题最具代表性.邛海日益严峻的泥沙淤积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流域内山洪和泥石流的治理.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邛海流域官坝河地形地貌特点和邛海泥沙淤积特征,并计算了官坝河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参数.研究发现,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黏性泥石流,1998年官坝河泥石流最大洪峰流量为813.7 m3/s,泥石流最大动压力和大石块冲击力分别为147 kPa和1.63×105 kN.据此提出了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防治建议:在官坝河上游支沟采用稳拦防治措施以稳固沟床和拦挡大颗粒物质;在官坝河下游采用拦排清防治措施以减少细颗粒物质进入邛海并定时清理河床泥沙. 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的治理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区域内的山洪和泥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贡献与响应 ,1 998~ 1 999连续 2年在拉萨农业生态站农田用静态箱法和生物量取样法开展土壤—植被界面CO2 吸收与排放的试验研究。农作物生长季 ,以冬小麦为例 ,生长前期 (从播种到拔节 )土壤碳排放量高于植被碳固定 ,生长后期 (灌浆到成熟 )则是植被碳固定高于土壤碳排放量 ,从全年来看 ,土壤碳排放量略高于植被碳固定  相似文献   
88.
内蒙古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 ,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旗 ,各类风蚀沙化土地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 94 8%。实施国家八片重点治理 2 0年来 ,探索出一套适合风沙区牧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网围封育禁牧休牧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 ,联户连片开发治理 ,培植治理大户。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作者的实测数据,利用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质层、土壤矿质层及整个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C 7.2 kg m-2,较前人的C 8.01~19.05 kg m-2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偏低。青藏高原总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8.37 Pg,其中有机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38.14%,矿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占61.86%。  相似文献   
90.
高寒牧区大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寒牧区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能量结构与功能,作者对青海门源种马场和其中一个家庭牧场1987~1988年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大牧场及其家庭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结构与转化效率。计算出青海门源地区大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为:太阳辐射能→牧草地上部分0.037%,牧草地上部分→畜群51.10%,畜群→家庭牧场2.15%,家庭牧场→大牧场61.61%,大牧场→系统外13.88%。全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太阳能→系统外)为:3.5×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