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56篇
  98篇
综合类   27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9 毫秒
631.
632.
633.
634.
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旱是确保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我国农田水利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发展系统,但在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旱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和完善农田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旱措施和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度,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管理理念及农田水利基础设备,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化农田水利管理,实现防洪抗旱目标,为农业生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5.
黄河下游滩区是一个复杂的互馈系统,系统的安全及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科学评价黄河下游典型滩区社会经济-防洪安全-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安全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明确影响其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针对黄河下游兰东滩区的区域特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防洪安全、生态环境对滩区发展的影响,遵循指标选取的诸多原则,通过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构建了黄河下游兰东滩2001-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下游兰东滩区社会经济-防洪安全-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相互作用明显,但整体协调耦合发展程度不高,距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的差距;(2)综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拟合优度较好,均在0.9以上,且其趋势线与防洪安全评价指数趋势较为接近,表明防洪安全对综合系统的影响较大;(3)组合权重占比较大的主要是防洪安全方面的指标,其次是社会经济,最后是生态环境,表明兰东滩安全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前提就是保障最基本的防洪安全;(4)3个子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数在近2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社会经济子系统安全评价指数稳定上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防洪与生态,防洪安全与生态环...  相似文献   
636.
637.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时有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受此影响,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的危险性正在增加,将在洞庭湖流域形成灾害性的特大洪水。研究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水文资料,梳理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洪水规律和防洪策略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目前防洪减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说明。洞庭湖流域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江中游防洪规划与河道的实际安全泄量和蓄滞洪区规模存在差距;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期超汛限水位运行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萎缩,清水冲涮造成河道崩岸问题突出;蓄滞洪区建设长期严重滞后,安全设施薄弱;水工程联合调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综合调度需求等。因此,洞庭湖流域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洪仍然是洞庭湖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首要任务。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以点、线、面为基础建立天地空三位一体的感知层,由感知层及时获取洪水预报所需的数据资源,通过云计算对数据进行智慧化处理,优化防洪资源,建立点、线、面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全流域立体防洪策略,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目的,进而为“四预”的实现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区防洪总体布局的科学...  相似文献   
6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