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09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2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8篇 |
农学 | 881篇 |
基础科学 | 691篇 |
266篇 | |
综合类 | 9148篇 |
农作物 | 801篇 |
水产渔业 | 230篇 |
畜牧兽医 | 1280篇 |
园艺 | 1473篇 |
植物保护 | 1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348篇 |
2022年 | 458篇 |
2021年 | 594篇 |
2020年 | 473篇 |
2019年 | 465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424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599篇 |
2014年 | 927篇 |
2013年 | 1041篇 |
2012年 | 1012篇 |
2011年 | 1038篇 |
2010年 | 930篇 |
2009年 | 999篇 |
2008年 | 931篇 |
2007年 | 699篇 |
2006年 | 680篇 |
2005年 | 643篇 |
2004年 | 449篇 |
2003年 | 385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373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205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89篇 |
1993年 | 171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47篇 |
1990年 | 124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3年 | 9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32.
以微生物拮抗病原菌是防治病害安全高效的可行手段。通过对果实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鉴定,以期得到一株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的生物防治菌株。对拮抗菌株H-1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gyrB 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果实伤口试验考察拮抗菌H-1在体外及梨果表面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经鉴定H-I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 velezensis H-1在体外条件下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菌丝生长,其中对灰葡萄孢霉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果实伤口试验表明,1×1011 CFU/mL的B. velezensis H-1可完全抑制梨果表面灰霉菌生长。由此可见,B. velezensis H-1可以有效抑制梨果采后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水稻小苗抛(栽)后 5~7天每亩用 25%秧田清 WP40g,能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危害,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区综合防除效果达95%左右,且对水稻安全,农本比使用草克星、丁苄混剂降低25%。 相似文献
34.
发展禽业生产,做好禽病防冶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合理地用药,才能真正起到防治禽病,保证禽业健康发展。但在养禽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在禽病防冶中存在着用药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禽病的防治效果。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禽病防治过程中用药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35.
36.
37.
桑断梢病是一种危害桑树的重要病害,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大面积发生桑断梢病,严重影响到桑园产叶量。为控制桑断梢病,我们于2014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桑花期进行桑断梢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分别在开花盛期和开花后期各喷1次,对防治桑断梢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到92%。从喷药时期看,开花盛期喷药的效果比开花后期好。生产中在花椹期摘除花椹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桑断梢病的发生。如果上一年桑园中发生桑断梢病的,可在桑树开花盛期,提前进行桑断梢病的预防,以确保桑叶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8.
39.
40.
线控转向与主动防倾杆均有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为更好发挥这2个子系统的功能,对线控转向与主动防倾杆进行协同控制研究。由于车辆结构具有复杂性和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协同控制采用模糊控制器实现,经过模糊控制可以得到车辆的附加前轮转角和前后主动防倾杆的力矩分配系数,以此实现对线控转向和主动防倾杆的协同控制。为证明协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阶跃工况试验和双移线工况试验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协同控制的车辆与未协同控制的车辆相比,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