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8篇 | |
综合类 | 116篇 |
水产渔业 | 207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8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水生态调查2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长江口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共检出50种,主要分属3种生态类型。聚类分析将20个站点聚合为3类(类群Ⅰ、Ⅱ、Ⅲ),类群Ⅰ主要位于长兴岛以西水域,为淡水性群落类型;类群Ⅱ和Ⅲ则位于长兴岛以东水域,分别为河口近岸低盐性群落类型和外海高盐性群落类型。上述3个类群中,以河口近岸低盐性群落类型种类最多。结合三个类群的环境指标来看,盐度、悬浮物浓度、浊度在三个类群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73.
74.
长江口刀鲚洄游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求长江口地区溯河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于2006—2008年刀鲚溯河洄游期间,采集刀鲚样品。通过对其体长、体重、肝重、性腺重、条件指数、脂肪重等生物学参数的研究,以了解三年内溯河群体刀鲚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洄游群体刀鲚体长、体重年际间有变化,体长一体重的拟合关系年际间有差异。(2)长江口地区涸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年际间有变化,刀鲚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均呈正相关关系。(3)洄游群体刀鲚条件状况,不同年份亦有变化。其中:肝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洄游群体刀鲚条件指数2007年最大,对每个年份刀鲚条件指数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刀鲚的条件指数逐渐增加,由1龄到2龄,条件指数变化最大(P〈0.01)。综上所述,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动态变化,显示了气候对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状况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5.
76.
长江口长吻鮠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附近于5、6月间有不少性腺成熟的长吻鮠。捕捞这些性成熟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可以获得鱼苗,此项工作在国内是首次成功。长江口长吻鮠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体重为2.50士0.35公斤,体长为60.00士1.41厘米,年龄为4龄。雌亲鱼的卵巢处于Ⅲ~Ⅳ期过冬,春未夏初发育加快,至5月下旬~6月上旬性腺已趋成熟,卵巢成熟系数(GSI)为0.0485±0.0051,卵径2毫米左右,每千克体重怀卵量约为1.5万粒左右,每克卵巢平均含卵336.5±40.3粒。雄亲鱼的精巢GSI约在0.0022。采用鲤鱼垂体(CPG)和LRH-A混合注射,获卵2.0万粒左右;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为52.3%。在水温22~25℃条件下,经51~59小时孵化出苗。试验证明,从长江口捕获的性成熟亲鱼,可以直接用来催产繁殖鱼苗,从而为开发长吻鮠人工养殖、资源增殖、人工放流,解决了提供苗种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77.
以长江口为研究区,采集崇明东滩潮滩湿地与不同围垦年限菜地(20年、28年和52年)土壤,测定了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分析了不同围垦年限菜地对土壤TOC、TN和TP等生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天然潮滩湿地,围垦菜地土壤TOC、TN和TP含量相对较高,且总体上随着围垦年限的延长而增加;(2)土壤TOC与pH值、电导率、容重、含水率和Fe2+/Fe3+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TN仅与pH值、电导率、容重和Fe2+/Fe3+值密切相关,而TP与pH值、电导率、含水率和Fe2+/Fe3+值显著相关;(3)单因子指数评估结果:长江口天然潮滩湿地和围垦菜地土壤TOC、TN和TP的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表明其均具有一定的污染风险,且围垦菜地一定程度增加了TOC、TN和TP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8.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虻(Erisphex potti)的饵料组成、摄食随体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虻的食物由大于900 μm的浮游动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褶柔鱼 (Todarodes pacificus)、双喙耳乌贼 (Sepiola birostrat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仔稚鱼组成,优势饵料为浮游动物,其重量贡献率为69%~75%。(2)虻的食物组成及摄食量在体长为60 mm时发生较大变化,脊腹褐虾、仔稚鱼及软体动物等饵料对体长大于60 mm的虻的贡献率增大,增幅为1%~12%。 相似文献
79.
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修复旨在通过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随着污染加剧、过度捕捞和大型工程的建设,长江口的水生生态系统已呈现出全面退化状态,尤其是赤潮的频发和饵料生物的显著降低,严重破坏了长江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此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的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包括3080尾特大规格的中华鲟、2.5万只中华绒螯蟹成体等的增殖放流,其中,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长江口导堤底栖生物的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极大地增加了长江口导堤及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并每年提供817万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当于一个投资规模约为2万t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根据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江口水域14个站点的鱼类调查数据,构建了以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基准值,以偏离程度作为赋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30个侯选指标中筛选出14个评价指标建立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显示,长江口整体F-IBI得分为44,评价为较差,鱼类生物量减少,低洄游性鱼类比例减少,河口定居鱼类比例增加;耐受性鱼类比例显著增加;产浮性卵鱼类比例减少;游泳生物食性鱼类比例显著降低,混合生物食性鱼类比例增加是制约得分的重要因素。各站点的F-IBI得分介于25~66之间,评价等级介于差~一般之间,其中,口门站点平均得分为51.29,评价为较差;北支站点平均得分为40.56,评价为较差;南支水域平均得分为33.33,评价为差;生态状况呈现出口门海滨优于河口段,北支优于南支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