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35篇
  52篇
综合类   801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977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对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角鲤属每年1次产卵类型,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雄鱼则为2冬龄;性成熟雌鱼卵巢系数大致变动在1.6%~12.7%,全年平均约7.5%;卵径变动范围50~1450μm,平均762μm;相对怀卵量为4.67~6.70万粒/kg,平均5.98万粒/kg;适宜的繁殖生产季节在3月初到4月底。  相似文献   
72.
<正> 引言雌核发育就是由卵子被不提供遗传物质的精子激活后形成胚胎的一种生殖方式。这在少数种类如花?、(poecilia formosa),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某些种群中是一种自然的繁殖方式。在受精和早期发育阶段使用各种处理可以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这种处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使雄配子的遗传物质失  相似文献   
73.
以裙带菜凝集素(Undaria pinnatifida Lectin)作为免疫增强剂,来研究其对鲫免疫活性的诱导作用。用裙带菜凝集素对鲫(Camssius auratus)进行投喂和灌喂,9d后测定鲫血清的血凝活性、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提高。其中投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投喂对照组依次提高2.0倍,3.1倍,1.2倍,1.7倍;灌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灌喂对照组依次提高4.0倍,3.2倍,1.9倍,1.6倍。这说明凝集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血凝活力、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来: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激活鲫的免疫系统,对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4.
对野生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鲫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为15.36%,显著低于雄鲫(P〈0.05),而雌雄鲫肌肉的水分百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鲫肌肉样品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雄鲫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58%、7.23%、5.77%)极显著高于雌鲫肌肉(分别为16.22%、6.73%、5.24%;P〈0.01);无论以AAS进行评价还是采样CS值进行评价,雌雄鲫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雄鲫肌肉的EAAI为80.14,略高于雌鲫(77.43)。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出产的鲫营养价值较高,且雄鲫的营养价值较雌鲫高。  相似文献   
75.
温度对鲫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鲫(Carassius auratus)在9 ℃、16 ℃、25 ℃、30 ℃四个温度条件下的血液学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鲫血清无机成分中的镁、磷以显著差异在16 ℃时存在最大值,而其他成分变化不显著。在9~25 ℃水温范围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随水温上升而上升,并在25 ℃时达到最大值,而超过25 ℃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均随水温升高而下降。在9~30 ℃水温范围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上升后有下降,在25 ℃时达到最大值。鲫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9~25 ℃阶段升高,25~30 ℃时下降,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在25 ℃时最高;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怀山药皮(Chinese yam peel,YP)对淇河鲫免疫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06.76±3.74)g的淇河鲫24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NC)、0.5%怀山药皮添加组(LYP)、1%怀山药皮添加组(MYP)、2%怀山药皮添加组(HYP)4组,养殖8周,检测实验鱼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添加怀山药皮对淇河鲫生长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血液生化指标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在MYP组显著性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与NC组相比,怀山药皮添加组肝脏细胞膜与核膜完整性增强,胞质破碎,核溶解、偏移现象减轻;与NC组相比,添加怀山药皮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1)、抗氧化基因(CAT和GST)和TLR通路基因(TLR4)mRNA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怀山药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鱼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7.
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随着肌间小骨的骨化发育,SOST基因呈递增趋势,45 dp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骨化阶段(P0.05);SOST蛋白在45 dpf时显著高于23和27 dpf(P0.05),与其他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SOST m RNA和蛋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在23dpf处于最低,肌间骨全部出现后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淇河鲫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OST与淇河鲫肌间骨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调控肌间骨的分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78.
达里湖和岗根湖东北雅罗鱼和鲫四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达里湖和岗根湖的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和鲫(Carassius auratus)肌肉、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结果显示:达里湖中东北雅罗鱼和鲫在心脏和肝脏中POD、EST含量均高于岗根湖,而肌肉中含量相对低些;MDH、LDH在三种组织中的含量达里湖中的东北雅罗鱼和鲫也高于岗根湖。由试验结果可知,东北雅罗鱼和鲫心肌和肝脏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高于岗根湖,肌肉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9.
2008年5~9月于岗更湖取得803尾鲫标本,研究了其生长及生活史类型.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R)和体长(L)的关系为L=3.667R-1.737;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共4种生长模型拟合了岗更湖鲫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及7个生态学参数值,判断出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对应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岗更湖鲫的捕捞年龄应在3龄以上,捕捞强度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80.
双线鲫学名为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eldi),属鲤科(Cyprinidea)四须鲃属(Barbodes),又称泰国鲫,原产地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是一种热带鱼类。四须鲃体形侧扁,酷似团头鲂,偶鳍鲜红色,尾鳍边缘为红色,靠近尾鳍边缘上下各有一条黑线,双线鲫由此得名。成年个体体长30-35cm,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该鱼为杂食性,素食为主,喜食菜叶、浮萍等。该鱼是一种观赏、食用兼用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