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实验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评价肝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评价炎症,以及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评价氧化应激,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凋亡抗体Bax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抗体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氧化应激指标CYP2E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S抑制肝细胞凋亡以及氧化应激的能力。结果表明:PDS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炎症、减少组织坏死等方面抑制由对乙酰氨基酚所导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72.
研究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致鸡肝损伤的治疗作用。随机将140只鸡分为正常对照组、AFB1模型组、黄芪多糖对照组、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低剂量组[0.8 mL/(kg·bw)]和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高剂量组[1.6 mL/(kg·bw)]、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和AFB1模型组每组28羽;其余组每组21羽。饲喂AFB1含量为2.8 mg/kg的饲料8 d建立鸡肝损伤模型。分别于9、17、26和33 d采样,采集血清、肝组织标本进行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与AFB1模型组相比,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能显著改善肝脏组织病变,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提高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同时能降低丙二醛(MDA)生成量。复方黄芪益气口服液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对AFB1造成的雏鸡肝损伤亦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Ⅱ型酮病奶牛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诱因,采集健康和Ⅱ型酮病奶牛的血液样品,并分析氧化应激和肝损伤相关指标。结果表明:Ⅱ型酮病奶牛血液中NEFA、MDA和H2O2的含量高于健康奶牛,而CAT、SOD和GSH-Px的活性低于健康奶牛;此外,肝损伤的标志物,AST、ALT、GGT和GLDH的活性均高于健康奶牛,说明Ⅱ型酮病表现为氧化应激和肝损伤。体外试验表明,高浓度NEFA(1.2 mmol/L)显著增加奶牛肝细胞中ROS的含量,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并释放大量AST和ALT,而添加抗氧化剂NAC可以缓解NEFA引起的肝细胞氧化应激和损伤。这些结果说明高浓度NEFA通过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引起肝损伤,研究有助于明确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为Ⅱ型酮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通过比较工、Ⅱ型酮病奶牛血液中炎性因子和肝损伤等相关指标的差异,为奶牛不同类型酮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Ⅰ、Ⅱ型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各20头,采血后分离血浆或血清,分别检测炎性以及肝损伤相关指标.结果 显示,Ⅰ、Ⅱ型酮病奶牛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促炎因子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究丹参多糖对氟苯尼考导致肉鸡肝脏损伤的缓解效果,40只1日龄的肉鸡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0.15 g/L氟苯尼考通过连续5 d饮水给药诱导肉鸡肝脏损伤,同时给与5.00 g/L的丹参多糖进行治疗.于42日龄翅下静脉采血,并处死肉鸡采取肝脏.统计肉鸡的增重及肝脏指数;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全血中各成分的含量;半自动...  相似文献   
76.
旨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模型,研究二脒那秦(DIZE)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9只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进行造模,4周后,随机各取1只进行处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成功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和二脒那秦组(DIZE组)(每组8只),MOD组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同时灌胃3 mL·d-1生理盐水,DIZE组饲喂高脂饲料并灌胃15 mg·(kg·d)-1 DIZE,CON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至第10周,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样品进行试验:1)检测血清中TG、TC含量;2)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AngⅡ和Ang1-7含量;3)Western blot法检测ACE2,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OPA1),分裂蛋白(Fis1、Drp1)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蛋白表达水平;4)RT-qPC...  相似文献   
77.
试验旨在分离培养牛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s),并研究其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治疗效果以及对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从4~5月龄雌性胎牛羊水中获取AF-MSCs,进行RT-PCR、免疫荧光及诱导成脂鉴定。将48只ICR小鼠(雄性)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对照组(MC组)、AF-MSCs组(MC+AF-MSCs组)和水飞蓟宾胶囊(SC)组(MC+SC组),每组12只。除BC组灌胃0.2 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灌胃56度红星二锅头(5 g· kg -1,2次· d -1),连续4周;第29天MC+AF-MSCs组进行肝外注射Dil标记的AF-MSCs(5×106个·mL -1),MC+SC组分2次灌胃SC 2.4 mg(溶于56度红星二锅头);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活性。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造模情况,Dil示踪AF-MSCs在肝内定植分布;qRT-PCR法检测HIF-1α、VEGFTLR4基因表达情况。RT-PCR、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牛AF-MSCs,且有诱导成脂分化能力。血清学结果显示,MC组ALT、AST和TG活性极显著高于BC组(P<0.01)。组织病理切片显示,MC组肝组织中出现脂肪性变、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血窦充血等病理性变化,说明56度红星二锅头成功复制ALD小鼠模型;与MC+SC组相比,MC+AF-MSCs组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脂肪性变减轻,肝血窦未见充血,说明AF-MSCs对肝功能的改善比SC效果显著;qRT-PCR结果显示,MC+AF-MSCs组下调HIF-1α、VEGFTLR4基因的表达量较MC+SC组显著(P<0.01),说明AF-MSCs参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TLR4表达的效果优于SC;细胞示踪术证明,AF-MSCs定植在病变部位并趋化更多AF-MSCs向炎症部位迁移参与肝组织的修复。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牛AF-MSCs,其能够参与调节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且改善ALD的效果优于SC。  相似文献   
78.
王昱  何九军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8):2327-2333
试验旨在探讨油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防治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作用机制。将5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OLE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递增法灌胃食用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OLE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OLE(1 000、500、250 mg/kg)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蛋白磷酸酶1(PP1)、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上游刺激因子1(USF1)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加重,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PP1、DNA-PK、USF1水平和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OLE干预后,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TG、F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肝脏PP1、DNA-PK、USF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OLE可通过调节PP1-DNA-PK-USF1信号通路缓解肝脏脂肪变性,抑制AFLD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在牛养殖过程中,为了科学预防牛病发生,要加强对于牛病的认识,要提高对于牛病的治疗能力,本文充分研究了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诊治策略。1 牛黄疸的发病机理当机体内出现胆红素代谢问题时,会诱发黄疸疾病。当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时,可保证平衡的代谢动态维持胆红素值正常。在常规检查中可保证血清胆红在一定范围内并切恒定。而机体发病时,当胆红素出现紊乱平衡状态下,血清浓度上升,导致牛体黏膜、尿液、皮肤、泪液等呈现黄色状态,此类疾病称之为黄疸。在病牛体内黄疸通常又包括:肝前性黄疸、肝性黄疸、肝后性黄疸,肝前性黄疸和肝性黄疸极易诱发发热型病症,肝后性则不易产生发热。当感染肝性黄疸时会导致大量红细胞死亡、出现药物中毒时可加重肝损伤、导致肝内感染寄生虫等。发热性黄疸牛病的诱因较多,但整个黄疸具有基本相似的发生机理[1]。  相似文献   
80.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