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5篇
  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果农之友》2014,(2):48-49
扦插育苗是葡萄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保留母株的遗传性状,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成本低,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现将日光温室葡萄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投放优质鱼种,突出主养鱼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饲料消化吸收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鳞鳍完整、体质健壮的鱼种。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准确,以免因放养数量不足,使投饵量偏大,  相似文献   
13.
1品质选配包括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同质选配主要是选择性状优点相同的公母狸交配,目的在于使其后代巩固并发展固有的优良品质。同质选配时,在主要性状上公狸的表现型值相对来说必须高于母狸的表现型值。异质选配主要选择遗传性状优点不相同的公母狸交配,目的在于使其后代能  相似文献   
14.
刺槐泌蜜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年对刺槐泌蜜规律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同一个体内同一花序上或着生在树冠不同部位的单花泌蜜量无显著差异;不同个体间由于遗传性状的不同,其泌蜜量差异显著;单花泌糖值与空气湿度有密切的关系,空气湿度较低时,花蜜含糖率高,花蜜量低,空气湿度较高时,花蜜含糖率降低,花蜜量提高;刺槐花泌蜜量随个体遗传品质及外界条件的变化,其值变化幅度较大,花蜜含糖率变化在19%~77%的范围,单花平均泌糖值为0.8~1.2mg。  相似文献   
15.
16.
17.
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和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宁绒山羊,宁夏土种山羊及其F1、F2皮肤,毛囊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类群绒山羊表皮,真皮厚度和毛囊层深各不相同;绒山羊的毛囊群由一至四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由于初级毛囊数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毛群,二毛群,三毛群和四毛群;各毛囊群所占比例的共同点是:四毛群所占比例小,三毛群所占比例大;不同点是辽宁绒山羊二毛群比例高(51.1%),宁夏土种山羊和F1、F2三毛群比例高,依次为61.9%,54.0%和46.8%,随级进代数的增加,三毛 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而二毛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次级毛囊数,绒毛密度和S/P是绒山羊选种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杂交魴(广东魴♀×团头魴♂)一代的形态性状大多数介于父母本之间.主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有些偏近父本,有些偏近母本,而有些则介于父母本之间;杂交魴一代的染色体核型与母本相同;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EST)不同的同功酶酶谱在杂交魴一代中的表达各异,酶带有些像父本,有些像母本,有些个体同时兼有父母本的某些酶带,或具有父母本所没有的酶带.  相似文献   
19.
 在大麦花培育种研究中,探讨了具有不同棱型、熟期和生态型的6份大麦栽培品种和由它们相互杂交后产生的30份F#-1的花培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棱型、熟期和生态型的大麦,其花培反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它们的F#-1花培反应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病性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抗病性的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小麦的抗病性遗传基础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另一类是微效基因控制的抗性,主效基因对病原菌的抗性表现脆弱,在基因布局不合理时,容易被病原菌小种所克服,少数主效基因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微效基因单独存在时抗性作用很小,难以度量,对环境条件敏感,无明显的小种专化性,常表现为加性效应。小麦抗病性遗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常规遗传分析法,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法,基因推导法和遗传标记以及分子标记,丰富抗源和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是保持品种持久性抗性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