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338篇
  147篇
综合类   940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485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加酶益生素对哺乳及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在子饲养试验的方法,探讨益生不对哺乳对仔猪进行早期接种,以及哺乳猪料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加酶益生不后对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哺乳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94%(P<0.01),试验组断奶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75%(P>0.05);哺乳仔猪腹泻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仔猪腹泻频率比对照组低46.56%(P<0.01)。哺乳仔猪0-7d涂抹益生素接种,哺乳断奶全程使用加酶益生素可有效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降低断奶仔猪腹泻频率。  相似文献   
122.
开展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对于探寻适宜的农业生产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传统因素分析法,并进行了创新,对高品质番茄产业链技术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一级指标是产量、价格、成本,以价格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最大;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二级指标是新销售方式、新技术、新品种,各二级指标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大小顺序是生产规模和地域因素、番茄采后保鲜袋包装技术、番茄流通销售保鲜技术;构建了番茄产业链的有效技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求红蓝石蒜最适宜的补水频率。[方法]以温室栽培的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为试验材料,采用主观判断补水(A0)、每周补水1次(A1)、每月补水2次(A2)、每月补水1次(A3)4种补水方式,研究水分对红蓝石蒜生长和鳞茎生物量的影响。[结果]A1处理叶数和鳞茎鲜重分别增加了111%、496%,其中鳞茎鲜重显著大于A3和A0,但与A2无显著性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补水间隔越短,叶数、鳞茎生物量增加越大。鳞茎数量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鳞茎生物量的差异可以在叶数或叶长方面表现出来。[结论]水分管理极其重要。每周浇水1次为最佳补水频率,并可根据天气条件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挖掘和拓展新的种质资源,时引进的89个法国小麦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和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种质材料中,株高≤80 cm的有67份,占材料总数的75.3%;小穗数>12个的有58份,占材料总数的65.2%;穗粒数≥34粒的有23份,占材料总数的25.8%;千粒重>42 g的有68份,占材料总数的76.5%.对白粉病表现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分别有8份、9份、23份,占材料总数的9.0%、10.1%、25.8%.对条锈病表现免疫(或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分别为34份、8份、24份,占材料总数的38.2%、9.0%、27.0%.HMW-GS组成分析表明,该批材料HMW-GS类型和组成较为丰富,优质亚基如2*、17 18、5 10出现的频率较高.最后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强的材料8份和HMW-GS组成优异的材料7份,这些材料可作为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的优异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5.
为明确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及生态安全性,将导入抗逆基因TaDREB3的转基因大豆T4代播种于大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对照,收获转基因大豆周围不同距离的非转基因大豆种子.经过连续2a的田间及盆栽试验,通过除草剂草丁膦的筛选和分子检测等手段,研究了转TaDREB3基因大豆的基因漂流距离及漂流频率.结果表明:在三叶期整株喷洒75 ...  相似文献   
126.
油菜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NCBI公共数据库获得63334条油菜EST,通过前处理得到全长为12165.38kb的无冗余EST 17987 条。共在这些序列中搜索出2803个SSR,分布于2443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5.58%。这些EST-SSR的平均长度为18.84bp,平均分布频率是1/4.34kb。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二者出现的频率基本相近,占总SSR的近89.05%。AG/CT和AAG/CTT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分别占二、三核苷酸重复的84.04%和35.71%,同时对这些SSR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7.
中国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概述了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的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的组成状况。目前东北稻区稻瘟菌主要种群为ZF、ZD、ZE和ZA,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3.2%、22.2%、15.6%、12.3%。西南稻区以强致病力菌株ZA和ZB为主,四川省内ZB种群频率高达53%,ZA为22.3%;贵州省的优势种群为ZB、ZA和ZG,出现频率分别为41.4%、18.5%和10.7%。华南稻区主要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28.0%和37.0%。华北稻区以致病力较弱的ZE、ZF和ZG群体为主,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1.5%、22.1%和44.3%。华东稻区主要种群为ZB、ZG、ZC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3.3%、25.0%、13.9%和123%。华中稻区主要是ZA、ZB、ZE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34.9%、28.8%、21.4%和14.1%。西北地区水稻种植较少,但以致病力强的ZA和ZB群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8.
针对2013-2017年从江苏省采集标样并分离得到的共计621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Hebert)Barr]单孢菌株,利用10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CE1、PWL1、Avr-Pita、Avr1-CO39、Avr-Pizt、Avr-Pib、Avr-Pia、Avr-Pii、Avr-Pik、Avr-Pi9)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分析江苏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及频率。结果表明:上述10个无毒基因在江苏省均有分布,但出现频率不同,其中平均扩增频率最高的为Avr-Pib,达到74. 56%,最低的是Avr-Pia,只有9. 34%。Avr-Pib、Avr-Pik、Avr-Pizt连续5年扩增频率较高且稳定遗传。此外,采用日本清泽鉴别品种对稻瘟病菌供试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Pi-zt、Pi-z、Pi-ta、Pi-ta2、Pi-i表现为弱毒力。综上所述,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大易变性;无毒基因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9.
从中国对虾ESTs中筛选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鹏 《水产学报》2003,27(3):213-218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含有10446个中国对虾ESTs的数据库中进行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共发现微卫星序列229个,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2.19%,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序列146个和3碱基重复序列58个,分别占在ESTs数据库中发现微卫星序列总数的63.76%,和25.33%,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均为Perfect形式的重复序列。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19对进行多态性检测,在有扩增产物的16对引物中,首次筛选得到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并对这些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等位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PIC值等统计学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从5到15不等,等位基因长度从:165~305bp,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59到0.89和0.56到0.88,表明这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完全适合于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30.
投喂频率对黄鳝幼鱼摄食、生长及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4次/d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利用效率4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次/d时达到最高(P<0.05)。试验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4次是黄鳝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