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腐蹄病又名烂蹄病,也称为蹄间腐烂。牛腐蹄病是因坏死杆菌感染牛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蹄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牛都易发生,特别是海拔1500m以上地区,多阴雨潮湿季节更易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以推进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方法:用改进腓肠肌带血管蒂以及双蒂肌皮瓣加屈膝推进法修复胫骨外裸及钢板外露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8例、软组织全层缺损6例和贴骨疤痕及溃疡3例。结果:25例中除2例超限肌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外,全部肌皮瓣一次性消灭创面,成活率100.0%;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平均随访5年未见复发。结论:增加肌皮瓣后缘宽度及减少膝关节角度均可使肌皮瓣向小腿远端延伸,可最大  相似文献   
153.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牛易感染。在自然环境下,牛在换牙和采食时,经口腔进入带刺的或坚硬的饲草刺伤口腔粘膜或头部皮肤被刺伤而感染。主要特征为下颌骨出现坚硬肿块,头、颈、颌间软组织局部肿胀。  相似文献   
154.
在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疾病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的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术前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异位妊娠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7例术前的CT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输卵管妊娠破裂后CT表现为位于子宫旁或附件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及腹腔内大量积血。l例腹腔妊娠CT表现为右下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及大量腹腔积血。手术和病理证实肿块中央密度轮低是不均匀的部份为脱落的胚囊和绒毛组织,周围则为大量血凝块。结论:CT不仅能准确诊断异位妊娠破裂及其发生的部位,而是能清楚显示破裂后腹腔和盆腔内的改变,可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6.
以奶山羊为实验动物,按体重灌服氟化钠溶液复制奶山羊氟病模型,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学和软组织酶组织化学的观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氟病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氟引致心脏、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酶发生变化,说明氟可影响细胞中生物膜上的多种酶的活性,造成生物膜的损伤,损伤的生物膜失去了酶赖以存在的支架,使生物膜上的酶扩散,氟更容易与酶的金属离子结合,进一步加重了对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B超直肠探测法在母牛繁殖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超又称B型超声波仪,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B超采用的是辉度调制型,以光点的亮度反映信号的强弱。因为应用B超能对机体做实时显像,显示被查部位的二维,清晰显示机体内部脏器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外形与毗领关系,以及软组织的内部回声、结构、血管等其他管道的分布情况,故B超又称为实时超声断层显像诊断仪。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