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5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2篇 |
农学 | 148篇 |
基础科学 | 321篇 |
145篇 | |
综合类 | 1031篇 |
农作物 | 93篇 |
水产渔业 | 70篇 |
畜牧兽医 | 349篇 |
园艺 | 77篇 |
植物保护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143.
除有效容积外,设置高度也是LNG储罐区防护堤设计的关键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半地下LNG罐池,在不同防护堤高度作用下的LNG液池扩展和LNG低温蒸气扩散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防护堤高度和罐池底面积对LNG低温蒸气扩散速度、可燃气云隔离距离和云团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防护堤高度可以有效减小LNG泄漏后产生的可燃气云体积、尺寸及最大扩散距离,但同时延长了可燃气云的滞留时间,增加燃爆和窒息发生的危险。对于同一种罐池,在液池充分扩展前,可燃气云最大扩散距离与罐池底面积成正比。对于LNG储罐区,可通过提升罐池的防护堤高度减小LNG扩散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44.
<正>红外监测技术是通过测量高压设备的某部位温度来判定热故障,它的技术优势是实效性较强、精度高,可在一定距离内遥测,也可直观连续测定、显示温度的梯度图像。随着红外热像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电力系统内电气设备接点类故障大大减少,也彰显了对设备进行监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笔者这里谈谈红外热像仪在变压器油位监测中的应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为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富营养化,2020年9月布点采样设计6个采样点,通过对单因子指数法的利用,并结合以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法,进一步实现了对水质的评价,运用ArcGIS10.2分析了其富营养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鸣翠湖水体整体达Ⅱ类水质标准;鸣翠湖水体综合污染指数位于0.7~1.... 相似文献
148.
淮北地区,随着杨树纯林逐年增多,杨树常见的害虫也呈上升趋势。经调查,2~3年生杨树虫株率一般在30%,高的达80%基至更高,存在大面积爆发蔓延的潜在危险。一、蛀干类害虫杨树天牛有107种,淮北地区主要有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两种,一般一年发生1代或两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树干蛀虫孔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取食危害树干,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5至7月为盛发期。成虫取食叶脉及嫩枝表皮,然后刻槽于2~3厘米粗枝条韧皮下并产卵,约15天后幼虫孵出钻蛀危害木质部,从蛀道排泄木屑虫粪。桑天牛产卵刻槽呈“川”字形或“U”字形,部位在粗1~3厘米的2年生枝干上,排粪孔在枝或干上均近等距离排列,粪便白色;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呈椭圆形,部位一般在2年生枝或枝分叉处,排出的粪便呈褐色。二、食叶类害虫主要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黄卷叶螟、草履蚧、绿刺蛾、金龟子等,共同特点是食杨树的叶片,特别是新生嫩叶,常常能将小树叶片吃光,对1~5年生幼树危害最大。一般6~8月发生严重,白天卷在叶子里面,晚上出来活动,杨黄卷叶螟每年发生4~5代,幼虫3~5天即可把嫩叶吃光,仅留叶柄。高温、高湿天气对幼虫生长极为有利。三、综合防治方法1.加强植树检疫,... 相似文献
149.
群体遗传结构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植物种群体的空间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然而隐藏在这种表观物理分布内部的遗传变异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变异是如何分布的呢 ?这种分布又是如何维持的呢 ?因此 ,认识一个种的群体遗传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该种的进化过程 ,并提供为遗传资源保护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三大经典遗传结构模型 (岛屿模型、步石模型及距离隔离模型 )与渐变群理论及它们的异体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目前获得的许多不同类型的遗传标记使这些理论的应用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但由于这些理论结论涉及到许多假设 ,在实际应用时应十分慎重。作者认为许多已建立的适合于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理论不能简单地直接应用于植物群体上 ,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要建立适合于植物群体的遗传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2)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3)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