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6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1598篇
林业   1927篇
农学   2480篇
基础科学   1047篇
  1644篇
综合类   14816篇
农作物   1917篇
水产渔业   1085篇
畜牧兽医   11984篇
园艺   2626篇
植物保护   1276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756篇
  2020年   715篇
  2019年   895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878篇
  2015年   1149篇
  2014年   1953篇
  2013年   1862篇
  2012年   2682篇
  2011年   2559篇
  2010年   2531篇
  2009年   2403篇
  2008年   2742篇
  2007年   2121篇
  2006年   2103篇
  2005年   1936篇
  2004年   1337篇
  2003年   1192篇
  2002年   900篇
  2001年   985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647篇
  1997年   687篇
  1996年   586篇
  1995年   560篇
  1994年   478篇
  1993年   475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276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7篇
  1957年   2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采用解剖观察、组织切片及人工催情等方法,研究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的性腺发育及繁殖性能。结果显示:解剖观察,芙蓉鲤鲫性腺发育异常的个体占83.64%,性腺外观基本正常的个体占16.36%。组织学观察,芙蓉鲤鲫性腺可分三类:两性嵌合体占21.13%,其中以精巢为主的16.90%,以卵巢为主的4.23%,它们性腺发育迟缓,在繁殖季节成熟系数也没有明显变化,性腺多为一侧发育或两侧不对称,两种性腺细胞均不能成熟;雌性个体占40.84%,在生殖季节卵巢可发育到第IV时相,但未见其细胞核发生偏移;雄性个体,占38.03%,在生殖季节只能发育到精子细胞阶段,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经人工催产,芙蓉鲤鲫少部分个体有发情产卵行为但不能正常受精。结果表明芙蓉鲤鲫为两性败育类型。  相似文献   
982.
雌酮诱导的XY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一尾YY雄性金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报道了在仔鱼期口服异性激素后金鱼性分化朝两个方向完全反转的实验。遗传上的雌鱼性反转为雄鱼是用甲基睾丸酮诱导的,而遗体上的雄鱼性反转为雌鱼则是由雌酮诱导的。通过性转化的动物与正常动物交配获得性机能反转的成功,为性别决定的同型一异型配子机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983.
流动细胞仪通过测定红血球中的脱氧核糖核酸萤光来检验多倍体鱼类。在38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38尾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obilis)中各检测到了一尾多倍体鱼。10尾在形态:上认为是二倍体的雌草鱼和雄鳙鱼的杂交鱼,包括幼鱼被证实为二倍体。所有形态上认为的多倍体杂交鱼,确实为多倍体,但其中有两尾是四倍体,剩下的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984.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85.
以海带为原料提取海带粗提物,以褐藻酸钠制备古罗糖醛酸寡糖与甘露糖醛酸寡糖,研究比较海带粗提物、褐藻酸钠、古罗糖醛酸寡糖、甘露糖醛酸寡糖及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湿、保湿性及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海带粗提物、褐藻酸钠、古罗糖醛酸寡糖及甘露糖醛酸寡糖具有较高的吸湿性与保湿性,且古罗糖醛酸寡糖、甘露糖醛酸寡糖、褐藻酸钠及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综述了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功能以及在鱼类倍性鉴定、DNA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7.
<正>禽霍乱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疾病,各种禽类(包括野生鸟类)均可感染,既可以地方性流行,也可以零星散发,一般在春、秋两季及家禽产蛋期易发,肉鸡发病率相对较低。涟水县杨口  相似文献   
988.
黄鳝是一种具有天然单向性逆转特性的动物.雌性成熟发育的第一个周期内黄鳝个体全部表现为雌性,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内卵细胞败育,卵巢结构逐渐退化,与此同时雄性细胞开始发育,通过雌雄间性发育过渡到雄性发育.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一员,催化某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是雌激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广泛存在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脑和垂体中.芳香化酶调节神经内分泌和繁殖功能以及性行为,并参与非哺乳动物性腺分化的调控.芳香化酶与黄鳝的性逆转可能存在着潜在的联系并参与黄鳝的性逆转.  相似文献   
989.
动物营养学中的乳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琼  袁中彪  张谊 《畜禽业》2000,(11):12-13
未知生长因子(Unknown Growth Factors,UGF)是指某些饲料中存在的成分尚未查明但饲喂后不同畜禽及对其不同生长阶段有积极作用的物质(陆克文等,1999;马玉敏等,2000)。这些物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动物生长、增加抗病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产蛋率、孵化率和成活率等等(马玉敏等,2000)。因这类物质的成分结构、理化性质及其促生长机理尚未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所以营养学家们称其为未知因子或未鉴定生长因子。 自20世纪20年代未知生长因子被命名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常规饲料都含有生长因子,因为某些常规日粮基本上可以由纯养分日粮代替,而鱼粉、发酵产物和动物乳则不然。为此,根据当代科技水平通常将未知生长因子分为三类:(1)发酵产物生长因子——酒糟、抗生素发酵液及其残渣中的未知生长因子;(2)草类和乳源性生长因子——鲜草、苜蓿草粉、动物乳中的未知生长因子;(3)鱼粉生长因子——鱼粉、鱼汁中的未知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特别是乳源性生长因子和鱼粉生长因子(马玉敏等,2000)。  相似文献   
990.
生物有机体元素组成内稳性是生态化学计量学核心概念之一,研究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及N、P分配可以明确其生态策略和适应性、竞争性。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了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N、P内稳性与生长对模拟N、P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N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吸收积累N表现为"绝对"的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P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吸收积累P呈现一定的生态化学内稳性,调节系数HP为0.754,HN∶P为0.792。N沉降增加促进了翅碱蓬积累P,翅碱蓬生长可能受N限制。N、P沉降增加情况下,翅碱蓬株重、P吸收积累量与株高间均表现为异速生长。N沉降增加,翅碱蓬株重生长比株高快,P积累相对减慢。P沉降增加,翅碱蓬株高生长比株重快,P积累也相对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