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种植技术,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利用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对于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氮肥与农药的依赖、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行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重要性。从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增产效应、作物增产的氮效应、对农田病虫草害的控制及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研究进展,明确围绕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应当研究的重点。提出了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可取得突破的主要领域,如协调作物茬口,开发推广豆-禾轮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提高轮作综合效应;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轮作响应的农业生态前沿问题;评价轮作生态环境效应,建立轮作生态补偿机制等。本文重新审视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体系的作用及前景,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氧衍生物,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羟自由基(·HO2)以及过氧化氢(H2O2)等。植物在进行有氧代谢或遭遇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时会产生ROS,它不仅仅是有氧代谢的有毒副产物,同时能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体内代谢过程,对抗外界环境。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时同样会产生ROS,这种ROS的变化区别于病原体入侵,而是作为一种信号物质参与结瘤过程。结瘤因子(nod factor,NF)诱导下ROS的产生参与了浸染线形成时细胞壁的重建、植物基质糖蛋白(matrix glycoprotein,MGP)的交联和肌动蛋白微丝的成核和延长过程。细胞质膜NADPH氧化酶(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RBOHs)是共生过程中ROS产生的主要途径,Rboh基因的过表达会促进根瘤菌浸染和根瘤形成,同时根瘤中的共生微粒体数量增加,固氮效率提高,而表达受抑制后会减少ROS的产生,同时下调结瘤相关基因RIPsNINENOD2的表达,抑制固氮酶活性。此外,ROS时空上的变化与Ca2+相关联,协同调控根系结瘤。ROS的产生是植物与微生物早期的识别信号,通过认识ROS在早期结瘤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共生关系建立的特异性。本文就ROS在早期结瘤过程中的产生及其发挥的作用做了综述,指出ROS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诱导结瘤基因的表达,是豆科植物根瘤形成以及功能固氮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43.
豆科作物是我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重要的食品原料。由于豆科作物植株矮小,特别是花生,与杂草混生一起,较难进行防治,因此,作者在豆科作物上进行了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个时期的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44.
问:绿豆中常生有一种坚硬的病态豆粒,群众叫它铁豆,煮不烂、磨不碎,泡豆芽时它也不出芽,不知是何病,病源是什么?有防治方法吗?(唐山张汶溎问)答:豆科植物中常有坚硬的豆粒,浸在水中不易吸水发芽,称作硬实,据前人的研究某些豆科作物(例如紫云英)的硬实在水中浸至十六七年后始行发育,  相似文献   
145.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于豆科植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近年来国际上发起将蒺藜苜蓿作为豆科基因组研究模式植物。由于具有基因组小、染色体数为2×8(2n=16)、生长期短、自花授粉、根瘤固氮、遗传转化效率高、与豆科主要作物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蒺藜苜蓿已代替百脉根(Lotus japonicusL.)做为豆科模式植物。国际蒺藜苜蓿基因组研究计划于2001年启动,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即将完成。目前已经构建了细胞遗传学图谱、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获得EST序列189714条。蒺藜苜蓿基因组长度470Mbp(1C=0.47pg,2C=1.15pg),基因密度7Kbp/基因,平均GC含量33.3%。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蒺藜苜蓿染色体基因组分成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个明显的区域,常染色质区富集基因,异染色质区富集大量重复序列。蒺藜苜蓿80%的基因组以异染色质的形式聚集在着丝粒附近。蒺藜苜蓿与苜蓿和豌豆有非常高的共线性关系,与大豆在宏线性水平和微线性水平也有较高的共线性关系,是豆科作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好材料,有待在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6.
豆荚螟对大菜豆的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炳贵 《植物医生》2006,19(6):14-14
大菜豆(当地老百姓称为大豆),属独山县特产,为1年生草本蔓生豆科作物,长势极强,分枝多,三出复叶,叶片深绿色,花白色或淡黄色,结荚时间长达5个月左右,豆荚扁平.长8-13cm,宽1.8-3.1cm,种子扁平近肾形,成熟后有褐、白花纹,鲜豆粒千粒重3400—3450g,干豆粒千粒重1680。1760g,有“豆中之王”美称,是人们喜爱的豆类蔬菜。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独山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7.
大豆卷叶虫(Sylepta ruralis Scopli)又名大豆卷叶野螟、大豆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内源性害虫,主要寄主作物为大豆,其次危害绿豆、菜豆、豇豆、扁豆等豆科作物。近几年来,随着我县豆科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豆卷叶虫也呈逐年加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8.
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叶斑病,分布广泛,在夏秋季节常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病重时病叶逐渐干枯脱落,病株叶片瘦小,植株早衰,采收期缩短,鲜荚产量降低,已成为长江流域豇豆丰产的重要障碍.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为害菜豆、毛豆(大豆)、蚕豆、扁豆、绿豆、红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种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149.
一、病虫害种类病害:锈病、细菌性疫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线虫病等;虫害: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蚜虫、叶螨等。二、病害防治技术1.合理轮作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相似文献   
150.
杨金红 《植物保护》2009,35(6):83-86
从新疆11种豆科作物病株上或病株根围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50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DC),番红O KOH染色后观察细胞核数目,经测试全部菌株均为多核,用标准菌株测定融合群, 250个菌株分属为AG 1、AG 2、AG 3、AG 4和AG 5共5个融合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6.4%、33.2%、0.4%、32.4%和17.6%,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AG 1、AG 2、AG 4和AG 5下各有2个VCG,说明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各主要菌丝融合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