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将牧用冬小麦和夏季管理相结合是美国南部大平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业措施。由于该区夏末时常有高强度降雨发生,关于夏季休闲和双季种植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朗。为了确定放牧活动对冬麦夏闲和冬麦夏豆地块土壤稳渗率的影响,美国地质学家Daniel于1998~2002年选取4个种植冬小麦的牧场进行研究。每年冬春季节进行放牧,其中2个牧场采用双季种植(夏季种植韩国胡枝子和大豆等豆科作物),另外2个牧场采用夏季休闲制度;并用模拟降雨测定达到稳态入渗的时间(t)、稳渗速度(v)和稳态时的降雨入渗率(η)等参数。结果表明,放牧对这些参数有显著影响。因此了解夏季管理措施对入渗的影响机制,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侵蚀,并最大限度利用降雨和径流资源。  相似文献   
122.
土肥 《农家致富》2007,(7):33-33
根据豇豆的需肥规律应该怎样施肥? 答:豇豆在开花结荚之前,对肥水要求不高。但因豇豆的根瘤菌远不及其他豆科作物发达.需要供给一定数量的氮肥。因此,前期宜控制肥水抑制生长:开花结荚以后,养分需要增加.要及时追施肥料,以促进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开始.需要更多肥水.如脱肥脱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在结荚盛期开始重施追肥,促进翻花,可延长采收期半个月左右,每亩增收150~250公斤。根据豇豆的需肥规律.采取“先控后促”的施肥原则.使前期不因营养生长过盛而延迟开花结荚,后期不因脱肥脱水而营养生长过早衰老,这样就能夺取豇豆高产。根据菜农经验。豇豆基肥一般每亩施厩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草木灰75公斤。追肥用人畜粪水。苗期和抽蔓期施10%-15%浓度的.开花结荚以后保持30%~50%浓度,3,5天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3.
<正>盲蝽象是沿江地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四至五代,从二代开始转移到棉花上集中为害,同时也能为害大豆、豇豆等豆科作物、以及菜椒、番茄、马铃薯等多种蔬菜。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它是影响棉花早结桃、多结桃及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大敌,对棉花的稳产、高产有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4.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势,赤峰市巴林左旗逐渐把杂豆种植作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豆科牧草(如苜蓿、箭舌豌豆)由于其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利用价值,也逐渐作为大田作物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灌溉模式与种植方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在河西地区设置3个种植方式(S:青贮玉米单播;SM:青贮玉米与秣食豆(Glycine max L.Merr)混播;SL:青贮玉米与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 L.Sweet)混播)和6种灌溉模式(W1:6叶期灌溉;W2:6叶期和12叶期灌溉;W3:6叶期和散粉期灌溉;W4:6叶期、12叶期和散粉期灌溉;W5:6叶期、散粉期和灌浆期灌溉;W6:6叶期、12叶期、散粉期和灌浆期灌溉)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M、SL和S种植下玉米的株高、茎粗和相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SM和SL较S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SM和SL的鲜干草产量和净收益显著高于S;在灌浆期和收获期,W5和W6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W1;W5、W6的鲜干草产量和净收益显著高于W1,W2和W3。所有处理中,SM-W5获得了最高的干草产量和净收益,是河西地区青贮玉米适宜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6.
豆科作物对土壤中钼的丰缺十分敏感,近几年,阿勒泰地区豆科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达到76×104(666.7米2)占总播面积的48.4%.因此,有必要对我区土壤有效钼含量及钼肥施用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对于其在农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发展策略,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从氮素供应角度,评估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于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氮素管理提供支撑。研究以中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共生固氮数量、农产品贸易对氮素供应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分析在不同粮食消费水平情形下,有机农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研究发现,如果全部耕地按照有机方式管理,中国每年共生固氮量为15.41×10~6t。在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情形下,1979年和2018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381.96×10~6 t和420.72×10~6t。不考虑蔬菜和水果,分别能养活0.81×10~9~1.24×10~9人和0.50×10~9~0.77×10~9人,即中国耕地全部转化为有机农业方式,在当前耕地面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养活全国人口。将进口农产品考虑在内,2018年实际人均粮食(折纯,不包括蔬菜和水果)消费量达689.35 kg·a~(-1)。减少食物浪费、调整食物结构和增加粮食特别是豆类进口,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举措,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对于中国化肥减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氮素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机和生态农业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引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应通过种养结合等措施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可以通过生态补偿和种养循环等举措,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农业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8.
三种土壤中VA菌根真菌对豆类作物侵染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棕壤、两合土、沙土3种土壤中均有 VA 菌根真菌的存在,都以球孢霉属(Glomus)为主,以 Gl.fecundisporum 和 Gl.mosseae 为优势种。VA 菌根真菌对绿豆的侵染随绿豆苗的生长而逐步上升,到苗龄30天左右达高峰,以后保持相对稳定。3种土壤中 VA 菌根真菌的数量依次为黄棕壤、两合土、沙土,与对绿豆的侵染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栽种一季绿豆后,各土壤中的 VA 菌孢子数增加4倍左右。生长40天的菌根化植株地上部的干重和含磷量均高于对照植株,表明了 VA 菌根有增进吸磷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我们在双定多兴平村古浪坡进行甘蔗间种黄豆、甘蔗间种花生试验。其结果:甘蔗间种黄豆的亩产黄豆78.23公斤,原料蔗增产2.22%,每亩纯收入增收255.25元;甘蔗间种花生的亩产花生干果104.7公斤.原料蔗增产1.67%,每亩纯收入增收312.90元。  相似文献   
130.
<正>豆类作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地位仅次于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主要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菜豆、豇豆、刀豆、扁豆、鹰嘴豆、木豆等。我国主要栽培大豆、豌豆、绿豆、小豆、蚕豆、饭豆等。一、豆类作物的营养豆类作物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0%~40%,比禾谷类作物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1~3倍,比薯类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