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1篇
  免费   2531篇
  国内免费   1840篇
林业   2926篇
农学   2677篇
基础科学   711篇
  2497篇
综合类   18353篇
农作物   1818篇
水产渔业   2001篇
畜牧兽医   8152篇
园艺   2123篇
植物保护   2294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950篇
  2023年   1387篇
  2022年   1688篇
  2021年   1797篇
  2020年   1627篇
  2019年   1568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1204篇
  2016年   1529篇
  2015年   1448篇
  2014年   1902篇
  2013年   1877篇
  2012年   2482篇
  2011年   2488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462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2096篇
  2006年   1741篇
  2005年   1603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954篇
  2002年   808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为了探明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对土壤养分有效供应强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2001-2002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烟株的单丛鲜根重增加77.2%,直径大于1mm的根数增加38.8%;同时,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还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强度,使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更符合烟株对养分的需求,烟叶中N,K的累积量分别提高29.2%和33.5%,保证了烟株在营养生长期有充足的氮素营养供应,促进营养生长;在打顶后则有充足的钾素营养供应,促进烟叶的正常落黄成熟,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3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相对干扰度计算,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白山北坡原始林(阔叶红松林)与2种次生林(杂木林与桦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林共记录植物物种91种,分别隶属于46科72属;杂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28种,分别隶属于53科92属;桦木林共记录植物物种108种,分别隶属于52科87属.仅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看,桦木林的乔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最小,而灌木层多样性最大;原始林在乔木层多样性小于杂木林,但是在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多样性均大于杂木林.原始林与次生林草本层的多样性较高,均大于相应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以原始林为参照,较大的干扰强度使乔木层多样性降低,而较小的干扰强度不仅不会降低乔木层多样性,反而可以增加其多样性;灌木、草本层的多样性受干扰的变化与乔木层相反.  相似文献   
933.
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供试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显示:第四纪红壤对S、Cu和千枚岩类土壤对P、Zn的吸附固定量大,而砂岩类土壤对P、S、B、Mn和花岗岩类土壤对Cu、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阐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B;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Mn>Mo>Zn>Cu>B;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Mo>B>Cu>Zn;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由此,P、N、K是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934.
动物营养界已公认相当数量的蛋白质是以小肽的形式在胃肠道被动物吸收的,特别是反刍动物。小肽除了有吸收快的优势外,更具有生物活性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已发现的许多天然免疫活性小肽,具有无污染、无残留、无耐药性等特点,目前已有许多活性肽饲料添加剂产品上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活性肽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就已发现的几种常见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在饲料、食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5.
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非亲和性和2个亲和性的稻白叶枯菌菌株、15种化学诱导物、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非亲和性菌株75-1,75-1-49和78-3对亲和性菌株76-25-17有较好的抗性诱导效果.在8个不同品种分蘖期用75-1接种5d 以后再以76-25-17接种,对后者的局部抗性和系统抗性诱导效果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仅密阳46和74-105有较明显的系统抗性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21.51%和17.93%,而所有品种都有很好的局部抗性相对诱导效果,除杭18为24.98%外,其余7个品种均在43.06%~56.03%之间.金刚30和窄叶青8号,经75-1和78-3诱导接种的叶片以及诱导接种后再经76-25-17挑战接种的叶片提取液对76-25-17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种化学诱导物中以补骨脂、重楼、刺五加及麻黄的相对抗性诱导效果最好,分别为20.62%,16.28%,15.56%和15.05%.这4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其抑菌能力与抗性诱导效果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6.
华北地区棉铃虫与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间的互作研究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Bt棉)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和器官间的差异。其杀虫活性在华北地区的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较高,而在第三、四代发生期明显降低。在不同器官之间,花的杀虫效果最低。棉铃虫初孵幼虫从Bt棉的花上开始取食,存活幼虫可继续取食棉铃,其相对化蛹率达28.1%,并能正常羽化,致使Bt棉在田间对第三、四代棉铃虫起到抗性汰选作用。棉铃虫幼虫在室内经Bt棉汰选17代,平均每代的汰选强度为67.2%,对Cry1A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指数增至7.1倍,导致Bt棉对汰选种群的抗虫等级由高抗级降低为中抗级。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我国Bt棉的抗性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化学防腐剂的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天然食品防腐剂迫在眉睫。以黑曲霉、桔青霉、黑根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扩散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干燥方法和提取剂对泡桐花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泡桐花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阴干的泡桐花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  相似文献   
938.
几种植物杀虫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乙醇为溶剂,用索氏抽提器分别提取了植物杀虫剂狼毒、骆驼蓬、牛皮消、臭椿、当归的活性成份的抽提物,测定了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其活性大小次序为狼毒提取液>蕃茄>牛皮消>臭椿>骆驼蓬>狼毒晶。并测定了狼毒、蕃茄、骆驼蓬、当归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其大小顺序为狼毒>骆驼蓬>蕃茄,并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当归有的刺激菜青虫取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9.
以蔗糖为原料,减压酯交换法合成辛酸蔗糖酯。大豆蚜虫室内防治试验表明,在施药5 d后,4、8mg/mL两个浓度处理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就达到80%左右,效果较好。烟粉虱大田防治试验表明,辛酸蔗糖酯对烟粉虱卵、低龄若虫、伪蛹及成虫防效优异,对成虫击倒速度快,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由于合成辛酸蔗糖酯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且对人畜无害,原料来源丰富,成本合理,附加值较大,环境友善,可发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0.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畜多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开发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药途径之一是药物寻靶。研究克隆了一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并进行了蛋白诱导表达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活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该蛋白作为药物靶标的潜在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