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4篇
  免费   2527篇
  国内免费   1841篇
林业   2926篇
农学   2677篇
基础科学   711篇
  2497篇
综合类   18353篇
农作物   1818篇
水产渔业   2001篇
畜牧兽医   8152篇
园艺   2123篇
植物保护   2294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950篇
  2023年   1387篇
  2022年   1688篇
  2021年   1797篇
  2020年   1627篇
  2019年   1568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1204篇
  2016年   1529篇
  2015年   1448篇
  2014年   1902篇
  2013年   1877篇
  2012年   2482篇
  2011年   2488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462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2096篇
  2006年   1741篇
  2005年   1603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954篇
  2002年   808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本研究旨在不通过愈伤途径,直接诱导大花萱草不定芽,并建立相应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实验以大花萱草‘32-1’幼芽为外植体,配制不同激素和活性炭的培养基,考察各因素对大花萱草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大花萱草‘32-1’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影响差异显著。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2.0 mg/L,启动率和增殖系数分别是100.00%和5.60,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为3.4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AC 2 g/L。  相似文献   
912.
影响土壤尿素水解速率的一些因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应用培养试验,以2种红油土为供试土样,研究了温度、水分、土壤前处理、加入葡萄糖或脲酶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以2种红油土、1种黄绵土、1种黑垆土和1种黄褐土为供试土样,研究了土壤性质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明显而突出,在5~35℃范围内,温度系数(Q10)平均为1.73,半水解期随温度升高而递减;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水解速率基本稳定,但降至15%时减少,风干后显著下降。土壤中分别加入葡萄糖和脲酶后会使水解速率增加,但前者持续时间长,后者持续短。尿素水解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和起始尿素浓度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3*和0.95*。  相似文献   
913.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 μM亚铁离子,25 ℃,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相似文献   
914.
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与科学利用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小琴 《现代农业》2007,(11):139-139
对乌兰布和沙漠植被数量变化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植物群落虽然没有发生演替,但其存在波动的趋势,并且是向着逆行方向进行。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人口增加之后,开垦土地面积的增加和牲畜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放牧强度加大。该地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在此进行农牧业生产,必须科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15.
主要通过双-单杂交技术,探讨造成香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单核体分离比例偏离1∶ 1与细胞质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双-单杂交所形成的由受体细胞质和受体、供体细胞核组成的同质异核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裂解后,毫无例外地都是与受体交配型相同的核居多,说明受体细胞质环境对双-单杂交所得异核体裂解后的核的存活和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双-单杂交中,作为供体的2个核中只有亲和力强的那个核优先迁移到受体中,形成新的异核体,即存在先导核,先导核与B因子的亲和特异性有关,特异性越高,先导核迁移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916.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地理变异明显,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其根、皮、花、果皆可入药,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毒杀、拒食和忌避活性,是常见的生物农药原料,将苦楝果作为活性成分提取材料,有利于开发材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苦楝果提取物的抗虫作用、杀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效果,并结合遗传育种策略,针对国内对苦楝果活性成分地理变异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在全分布区内收集具代表性的苦楝种源或家系,分析不同种源、家系间苦楝果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研究其地理变异及个体变异规律,在优良种源或家系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苦楝的生物农药应用结合木材利用进行改良,选择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及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种源或家系,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良品种用于果林营造,以期达到苦楝材用与药用相结果的目的,综合开发苦楝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17.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6种紫花苜蓿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0.20%~0.30%和0.50%~0.60%出现双峰;大多数苜蓿品种的SOD活性在盐浓度为0.30%~0.4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盐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开始下降。结论为:苜蓿体内游离脯氨酸的产生并积累可能存在两种机制,以提高自身在不同盐浓度下对盐胁迫的耐性;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SOD能够降低活性氧对苜蓿的伤害;研究苜蓿耐盐性时应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18.
对白绒红蛋鸟巢菌[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宛氏拟青霉和青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差异。且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果还显示:提取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且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的MIC为6.25 mg/mL,对宛氏青霉和青霉的MIC为12.5 mg/mL。  相似文献   
919.
该文就沙枣树胶对红葡萄树提取液抗氧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葡萄树提取液具有极强的抗羟自由基(H0·)能力,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较弱,即在空气中易氧化、抗氧活性迅速降低、消失;当加入沙枣树胶初期,其抗氧性能迅速降低,3d后开始上升,15d后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0%,60d后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8%,其后,一直保持稳定.在沙枣树胶的多糖活性成分的作用下,红葡萄树胶的抗氧活性显著增强,稳定性提高.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沙枣树胶对红葡萄树提取液的抗氧活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0.
紫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胚状体获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统计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调节2,4-D、6-BA和NAA之间的配比,对紫玉兰的雌蕊、雄蕊、花被、花萼和带腋芽枝条等组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雌蕊在MS+2,4-D 4.00 mg/L+6-BA 1.00 mg/L+NAA 4.00 mg/L能够产生浅黄绿色丝状愈伤组织;花萼在MS+2,4-D 4.00 mg/L+6-BA 1.00 mg/L+NAA 2.00 mg/L能够产生淡黄色块状愈伤组织;腋芽在MS+2,4-D 4.00 mg/L+6-BA 2.00mg/L+NAA 4.00 mg/L能够诱导产生浅绿色团状愈伤组织,该组织经转接培养后产生胚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